有范 >古诗 >适安旅次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杨冠卿
2025-07-25

适安旅次

宋代  杨冠卿  

山郭萧条晚,秋堂窈窕深。
轻寒笼暮霭,横吹度疏砧。
丛竹深藏翠,孤云带晚阴。
淹留有幽趣,不碍短长吟。

适安旅次作者简介

杨冠卿(1138-?)南宋诗人,字梦锡,江陵(今属湖北)人,举进士,为九江戎司掾,又尝知广州,以事罢。晚寓临安。闭门不出,与姜夔等相倡和。冠卿才华清俊,四六尤流丽浑雅,淳熙十四年(1187),编有《群公词选》三卷(已佚),自序曰:“余漂流困踬,久客诸侯间……时有所撄拂,则取酒独酌,浩歌数阕,怡然自适,似不觉天壤之大,穷通之为殊途也。”著有《客亭类稿》十五卷。《彊村丛书》辑有《客亭乐府》一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适安旅次翻译及注释

《适安旅次》是宋代诗人杨冠卿所作,描绘了一幅山郭萧条的晚景,展现了秋天的宁静和寂寥之美。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山郭萧条晚,
秋堂窈窕深。
轻寒笼暮霭,
横吹度疏砧。
丛竹深藏翠,
孤云带晚阴。
淹留有幽趣,
不碍短长吟。

译文:
山中的城郭在寂寥的晚上,
秋天的庭院幽深而美丽。
微寒笼罩着夜色,
微风吹过孤零的蟋蟀声。
茂密的竹林中隐藏着翠绿,
孤独的云彩带来夜晚的阴影。
这里有着幽深而有趣的景致,
不妨碍我短暂或长久的吟咏。

诗意:
《适安旅次》描绘了一个山中城郭的秋夜景象。整首诗以寂静、幽深和朦胧的意象展示了秋天的特色。山郭萧条,景象凄凉,暮霭中笼罩着微寒,微风吹过孤独的蟋蟀声,给人一种宁静而寂寥的感觉。茂密的竹林隐藏在深处,翠绿的颜色点缀着诗人的视野。孤独的云彩带来夜晚的阴影,增添了一丝神秘的气息。整首诗通过这些景象表达了杨冠卿对秋天的独特感受,以及他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受到的幽深而有趣的意趣。

赏析:
《适安旅次》通过对山中城郭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秋天的独特感悟。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以描绘自然景物为主线,展示了寂静、幽深和朦胧的秋夜美感。诗人以淡泊的心态体验着这一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内心的宁静追求。他通过观察山郭中的景色,感受到了秋天的独特之美,并将这种美感融入到自己的诗歌创作中。整首诗以清新、淡雅的笔触,展示了杨冠卿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对自然的敏锐感知。

诗中的山郭、秋堂、笼暮霭、疏砧、丛竹、孤云等景物形象生动而富有诗意,展现出深邃而静谧的意境。通过这些景物的描绘,诗人带领读者进入了一个安详、幽静的秋夜世界,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恬静和内心的宁静。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情感和意境,给人以深思和遐想的空间。

《适安旅次》是杨冠卿独特的山水田园诗作,抒发了他对秋夜静谧美感的体验和对自然的赞美。这首诗通过细腻而富有想象力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秋夜的宁静与幽深,同时也引发人们对生活中细小而美好的事物的思考。它呈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让人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片刻的宁静和内心的净化。同时,诗人以淡泊的心态对待世间的繁华,将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相融合,赋予了这首诗以深远的诗意。

总之,《适安旅次》以其寂静而幽深的秋夜景象,展示了杨冠卿独特的审美眼光和对自然的敏锐感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内心情感的表达,诗人传递了宁静、淡泊和幽深的情感体验,使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一种超越现实、回归内心的美好体验。

适安旅次拼音读音参考

shì ān lǚ cì
适安旅次

shān guō xiāo tiáo wǎn, qiū táng yǎo tiǎo shēn.
山郭萧条晚,秋堂窈窕深。
qīng hán lóng mù ǎi, héng chuī dù shū zhēn.
轻寒笼暮霭,横吹度疏砧。
cóng zhú shēn cáng cuì, gū yún dài wǎn yīn.
丛竹深藏翠,孤云带晚阴。
yān liú yǒu yōu qù, bù ài duǎn cháng yín.
淹留有幽趣,不碍短长吟。


相关内容:

适安旅次

壬寅仲冬晦日同吴监丞游延祥宫延祥盖和靖所

美人在空谷

九月二十一夜梦至乱山丛石间出憩道傍拂石坐

甲辰季冬残腊大雪主人以糟玉面狸及尊酒为饷


相关热词搜索:安旅次
热文观察...
  • 祀明堂
    总章备物严秋乡,尊祖合同规汶上。宰臣恭肃相明禋,精意潜交通肸蚃。殊庭朝荐燎烟升,阴云剥落天......
  • 王鸥盟别去久之有诗继韵
    急桨冲烟去,奚奴唤不应。清吟继囊锦,妙句琢壶冰。天远暮云碧,江寒秋练澄。怀人心欲折,愁坐对......
  • 宿前岗铺
    老去心犹壮,天边岁欲除。喜行新过路,如读未看书。溪水萦回净,人家远近居。梅花正愁绝,薄暮雨......
  • 吴江道中
    野色苍烟阔,篷笼宿雨开。湖光与天接,林彩觉春回。心事归双鬓,年华付一杯。松江元赴海,流驶更......
  • 吴江道中
    坏郭郊丘里,长桥烟浪间。幽花经雨润,独鸟受风还。春水围丛薄,晴云吐乱山。莫将吴越恨,添入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