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石桥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赵汝愚
2025-07-19

石桥

宋代  赵汝愚  

法身遍满三千界,影现天台水石间。
我欲直从心地见,来看磊磈听淙潺。

石桥作者简介

赵汝愚(1140--1196),字子直,饶州余干人,宋代汉恭宪王元佐七世孙。卒于宋宁宗庆元二年。宋建炎(1117—1130),迁居崇德县洲钱(今桐乡市洲泉镇)。父应善,字彦远,性孝悌,工诗翰,官至江南西路兵马都监。早有大志。擢进士第一,签书宁国事节度判官。召试职馆,除秘书省正字。历迁集英殿修撰,帅福建。绍熙二年,公元一一九一年召为吏部尚书。迁知枢密院事,辞不拜。孝宗卒,适光宗疾,不能执丧。汝愚遣韩侂胄以内禅意请于宪圣太后,奉嘉王即皇帝位,即丧次命朱熹待制经筵,悉收召士君子之在外者进右丞相。

石桥翻译及注释

《石桥》是宋代诗人赵汝愚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法身遍满三千界,
影现天台水石间。
我欲直从心地见,
来看磊磈听淙潺。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禅宗修行者在石桥上的景象和心境。诗人通过描绘法身(佛性)遍布整个宇宙,与天台山上的水和石相互映照的景象,表达了他追求内心的清净和超越世俗束缚的愿望。诗人希望直接从内心深处体悟佛性,并通过观察石桥上的凹凸不平和听闻水流声音的方式来寻找心灵的宁静与解脱。

赏析:
这首诗词运用了禅宗修行者常用的意象和语言,以简洁明了的文字表达了内心的宁静与追求。诗人通过描绘法身遍布三千界,意味着佛性存在于整个宇宙之中,与天台山上的水和石相互映照,进一步突出了诗人追求内心清净的愿望。诗人希望能够直接从内心深处观照佛性,通过亲身体验石桥的凹凸不平和听闻水流声音的方式,来寻找心灵的宁静与解脱。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内心境界的追求,展现了禅宗思想中追求超脱尘世的精神。

石桥拼音读音参考

shí qiáo
石桥

fǎ shēn biàn mǎn sān qiān jiè, yǐng xiàn tiān tāi shuǐ shí jiān.
法身遍满三千界,影现天台水石间。
wǒ yù zhí cóng xīn dì jiàn, lái kàn lěi wěi tīng cóng chán.
我欲直从心地见,来看磊磈听淙潺。


相关内容:

致爽轩

同林择之姚宏甫游鼓山

题竹赠卫清叔之潭州

送学士汪大奠归鄞

神秀楼落成


相关热词搜索:石桥
热文观察...
  • 句
    相思情不极,有梦到愁边。...
  • 谒金门
    新雨霁。开遍满园桃李。 波暖池塘风细细。一双花鸭戏。 唤起春融睡美。扶醉宿妆慵理。 移步避人花......
  • 题大安铺
    行役何时歇,崇安复大安。已惊桥壹线,更畏岭千盘。过雨吹烟碧,近风落叶丹。僧闲吾每羡,今日共......
  • 丽人行
    桃叶山前宫漏迟,宫人傍辇持花枝。君王喜凭绛仙立,殿脚争画双长眉。欲抱琵琶弹出塞,结绮临春时......
  • 瑞云誉偈
    日日飞鸣宣妙旨,幻华起灭复何疑。可怜多少风尘客,去去来来只自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