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使院栽苇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薛能
2025-07-18

使院栽苇

唐代  薛能  

戛戛复差差,一丛千万枝。
格如僧住处,栽得吏闲时。
笋自厅中出,根从府外移。
从军无宿例,空想夜风吹。

使院栽苇作者简介

薛能(817?-880?)晚唐著名诗人。《郡斋读书志》、《唐诗纪事》、《唐诗品汇》、《唐才子传》均载:“能,字太拙,汾州人(今山西汾阳一带)。”仕宦显达,官至工部尚书。时人称其“诗古赋纵横,令人畏后生”。唐人交游之风盛行。薛能一生仕宦他乡,游历众多地方,诗多寄送赠答、游历登临之作。晚唐一些著名诗人多与有诗与其唱和。

使院栽苇翻译及注释

使院栽苇,戛戛复差差。
一丛千万枝,格如僧住处。
栽得吏闲时,笋自厅中出。
根从府外移,从军无宿例。
空想夜风吹。

诗词的中文译文:
在官府栽植芦苇,戛戛而难为直。
一簇簇万枝苇,整齐有如僧人的住处。
栽种是官员的闲暇时刻,苇笋自然生长到府厅中。
根茎从官邸外转移,作战时无法葬身于故土。
空想着夜风吹拂的自由。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芦苇为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和无奈。诗中提到的“使院”是指官府,而芦苇则象征着诗人自身,以及所有被压抑的人们。芦苇栽种时的“戛戛复差差”,形容苇子长得笔直而艰难。诗人将芦苇形容为“一丛千万枝,格如僧住处”,将其与僧人的寺庙相类比,暗示了芦苇被栽种的规整有序,与僧人居住的地方一样虔诚安宁。而这种规整的安排,则是出于官员们闲暇时候的栽培。诗中提到的“根从府外移”,指的是芦苇的根茎从官府外转移,暗示了诗人作战时无法回到家园,无法葬身于故土。最后两句“从军无宿例,空想夜风吹”,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和憧憬,然而他却只能在想象中感受夜风的自由吹拂。

整首诗通过芦苇的形象,寓意深远地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和无奈,反映了唐代时期士人对权力压制和战乱的感受。同时,诗中对自然的描绘也展示了作者细腻的观察力和感悟力。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通过特定的意象和隐喻,将个体的命运与社会背景相结合,呈现出一种深刻而动人的诗意。

使院栽苇拼音读音参考

shǐ yuàn zāi wěi
使院栽苇

jiá jiá fù chà chà, yī cóng qiān wàn zhī.
戛戛复差差,一丛千万枝。
gé rú sēng zhù chù, zāi dé lì xián shí.
格如僧住处,栽得吏闲时。
sǔn zì tīng zhōng chū, gēn cóng fǔ wài yí.
笋自厅中出,根从府外移。
cóng jūn wú sù lì, kōng xiǎng yè fēng chuī.
从军无宿例,空想夜风吹。


相关内容:

暮春对花

夏日蒲津寺居二首

戏赠魏十四

前望江麹令颂德

公子行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欧阳示新诗因贻四韵
    冲戛瑶琼得至音,数篇清越应南金。都由苦思无休日,已证前贤不到心。风入寒松声自古,水归沧海意......
  • 紫极宫斋后
    紫府空歌碧落寒,晓星寥亮月光残。一群白鹤高飞上,唯有松风吹石坛。...
  • 早秋归
    数口飘零身未回,梦魂遥断越王台。家书欲寄雁飞远,客恨正深秋又来。风解绿杨三署冷,月当银汉四......
  • 石堂溪
    三面接渔樵,前门向郡桥。岸沙崩橘树,山径入茶苗。夜拥军烟合,春浮妓舸邀。此心无与醉,花影莫......
  • 秋题
    独坐东南见晓星,白云微透泬寥清。磷磷甃石堪僧坐,一叶梧桐落半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