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霜天晓角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程垓
2025-07-28

霜天晓角

宋代  程垓  

霜天晓  

几夜锁窗揭。
素蟾光似雪。
恰恨照人_枕,纱厨爽、簟纹滑。
迤逦篆香簟。
好坏谁共说。
若是知人风味,来分取、半床月。

霜天晓角作者简介

「程垓」字正伯,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中表程之才(字正辅)之孙。淳熙十三年(1186)游临安,陆游为其所藏山谷帖作跋,未几归蜀。撰有帝王君臣论及时务利害策五十篇。绍熙三年(1192),已五十许,杨万里荐以应贤良方正科。绍熙五年(1194)乡人王称序其词,谓“程正伯以诗词名,乡之人所知也。余顷岁游都下,数见朝士,往往亦称道正伯佳句”。冯煦《蒿庵论词》:“程正伯凄婉绵丽,与草窗所录《绝妙好词》家法相近。”有《书舟词》(一作《书舟雅词》)一卷。

霜天晓角翻译及注释

《霜天晓角》是宋代程垓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几个夜晚锁住窗户,揭开后,明亮的月光如同雪一般洁白。可惜它只能照亮床前的枕头,纱帐和凉爽的竹席上的纹路滑腻。香簟迤逦而卷起,无论好坏如何,谁能共同评说?如果能了解一个人的品味,就来分享这半床月光吧。

诗意:
《霜天晓角》描绘了一个安静、寂寥的夜晚。诗人通过窗户欣赏到明亮的月光,将月光的洁白与雪相比。然而,月光只能照亮床前的一小部分,而其他地方仍然是黑暗的。诗人表达了对这种局限的遗憾之情。他觉得这美丽的月光应该被分享和欣赏,而不仅仅局限于床前。诗人还提到了纱帐和竹席,通过描绘这些细节,进一步增强了夜晚的宁静和凉爽感。

赏析:
《霜天晓角》通过简洁而精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静谧而美丽的夜晚景象。诗中的意象清晰而生动,如素蟾光似雪、纱厨爽、簟纹滑等,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同时,诗人也通过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增添了诗词的深度。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和分享的渴望。他感到遗憾的是,美丽的月光只能照亮一个有限的范围,无法被更多人共同欣赏。这种情感在诗的结尾得到了进一步强调,诗人希望能有人能够了解他的品味,与他一同分享这美丽的月光。

整首诗词以静谧、纯净的意象为主线,通过对细节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展示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对与他人共享美的渴望。诗词意境优美,富有诗意,读来使人感到宁静和赏心悦目。

霜天晓角拼音读音参考

shuāng tiān xiǎo jiǎo
霜天晓角

jǐ yè suǒ chuāng jiē.
几夜锁窗揭。
sù chán guāng sì xuě.
素蟾光似雪。
qià hèn zhào rén zhěn, shā chú shuǎng diàn wén huá.
恰恨照人_枕,纱厨爽、簟纹滑。
yǐ lǐ zhuàn xiāng diàn.
迤逦篆香簟。
hǎo huài shuí gòng shuō.
好坏谁共说。
ruò shì zhī rén fēng wèi, lái fēn qǔ bàn chuáng yuè.
若是知人风味,来分取、半床月。


相关内容:

菩萨蛮(访江东外家作)

谒金门

一落索(信守王道夫席上和赵达夫赋金林檎韵)

朝中措

菩萨蛮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鹧鸪天
    指剥春葱去采苹。衣丝秋藕不沾尘。眼波明处偏宜笑,眉黛愁来也解颦。巫峡路,忆行云。几番曾梦曲......
  • 菩萨蛮
    夜来花底莺饶舌。把人心事分明说。许大好因缘。只成容易传。春阑无好计。唯有归来是。从此玉台前......
  • 谒金门(荼_)
    花簇簇。触眼万条垂玉。小院春深窗锁绿。水沈风断续。明月又侵楼曲。羞向枕囊拘束。只待夜深清影......
  • 清平乐
    山城桃李。催促春无几。日日为花须早起。犹□惜花无计。阿谁留得春风。长教绕绿围红。莫遣十分芳......
  • 点绛唇
    梅雨收黄,暑风依旧闲庭院。露荷轻颤。只有香浮面。挂起西窗,月淡无人见。幽情远。随钗低扇。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