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送耿十三湋复往辽海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戴叔伦
2025-07-28

送耿十三湋复往辽海

唐代  戴叔伦  

仗剑万里去,孤城辽海东。
旌旗愁落日,鼓角壮悲风。
野迥边尘息,烽消戍垒空。
辕门正休暇,投策拜元戎。

送耿十三湋复往辽海作者简介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送耿十三湋复往辽海翻译及注释

《送耿十三湋复往辽海》是戴叔伦在唐代写的一首诗,诗中描绘了送别耿十三湋赴东北边疆守军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他的敬仰和祝福之情。

诗意: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送别耿十三湋赴东北边疆守军的情景。诗人以豪情壮志的笔触描绘了耿十三湋离去的场景,表达了对他的敬佩之情。诗人用旌旗愁落日、鼓角壮悲风等描写手法,营造出深沉的战斗氛围。最后,诗人以“拜元戎”表达了对耿十三湋投身国家大业、保卫边疆的决心和祝福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豪情壮志的笔调,描绘了耿十三湋出征的情景。通过描写旌旗、鼓角,以及野外的士兵和边疆的城垒,诗人让读者感受到了浩渺边塞的壮丽景象。而最后表达的“拜元戎”,更是表达了诗人对当时边塞将士的敬佩和祝福之情。

整首诗形象生动,语言雄浑,给人以慷慨悲壮之感。通过描写边塞守军出征的场景,诗人抒发了对壮士们的敬佩和祝福,表达了对国家安宁和边疆稳定的期盼。

诗词中的中文译文如下:
仗剑万里去,孤城辽海东。
拿着剑出征万里,孤零零地来到辽海东。
旌旗愁落日,鼓角壮悲风。
军旗低垂在落日下,鼓声号角充满悲壮之风。
野迥边尘息,烽消戍垒空。
四野空旷尘土不起,烽火塔楼空无守卫。
辕门正休暇,投策拜元戎。
车辕上沒有行人,守门者已经不在,送别之后投军拜将。

送耿十三湋复往辽海拼音读音参考

sòng gěng shí sān wéi fù wǎng liáo hǎi
送耿十三湋复往辽海

zhàng jiàn wàn lǐ qù, gū chéng liáo hǎi dōng.
仗剑万里去,孤城辽海东。
jīng qí chóu luò rì, gǔ jiǎo zhuàng bēi fēng.
旌旗愁落日,鼓角壮悲风。
yě jiǒng biān chén xī, fēng xiāo shù lěi kōng.
野迥边尘息,烽消戍垒空。
yuán mén zhèng xiū xiá, tóu cè bài yuán róng.
辕门正休暇,投策拜元戎。


相关内容:

过龙湾五王阁访友人不遇

赋得古井送王明府

寄赠翠岩奉上人

晚望

重游长真寺


相关热词搜索:辽海耿十三
热文观察...
  • 独坐
    白发怀闽峤,丹心恋蓟门。官闲胜道院,宅远类荒村。二月霜花薄,群山雨气昏。东菑春事及,好向野......
  • 李大夫见赠因之有呈
    何言访衰疾,旌旆重淹留。谢礼诚难答,裁诗岂易酬。江清寒照动,山迥野云秋。一醉龙沙上,终欢胜......
  • 长沙送梁副端归京
    奏书归阙下,祖帐出湘东。满座他乡别,何年此会同。藉芳怜岸草,闻笛怨江风。且莫乘流去,心期在......
  • 和尉迟侍郎夏杪闻蝉
    楚人方苦热,柱史独闻蝉。晴日暮江上,惊风一叶前。荡摇清管杂,幽咽野风传。旅舍闻君听,无由更......
  • 彭婆馆逢韦判官使还
    受辞分路远,会府见君稀。雨雪经年去,轩车此日归。暮春愁见别,久客顺相依。寂寞伊川上,杨花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