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送僧游天台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贯休
2025-07-23

送僧游天台

唐代  贯休  

囊空心亦空,城郭去腾腾。
眼作么是眼,僧谁识此僧。
歇隈红树久,笑看白云崩。
已有天台约,深秋必共登。

送僧游天台作者简介

贯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豁(一说为江西进贤县)人,唐末五代著名画僧。7岁时投兰溪和安寺圆贞禅师出家为童侍。贯休记忆力特好,日诵《法华经》1000字,过目不忘。贯休雅好吟诗,常与僧处默隔篱论诗,或吟寻偶对,或彼此唱和,见者无不惊异。贯休受戒以后,诗名日隆,仍至于远近闻名。乾化二年(915年)终于所居,世寿89。

送僧游天台翻译及注释

《送僧游天台》是唐代贯休创作的一首诗,诗人以送别僧人游天台的场景,表达了人生无常、世事空虚的主题。

囊空心亦空,城郭去腾腾。
眼作么是眼,僧谁识此僧。

这两句诗描绘了僧人离开城市的景象,诗人以“囊空心亦空,城郭去腾腾”来形容僧人的行囊和心灵都是空的,离开城郭的场面气象万千。僧人的离去背离了人世繁华,表达了人生空虚的哲理,而仍然停留在城市的人们却难以理解僧人所追求的境界。

歇隈红树久,笑看白云崩。
已有天台约,深秋必共登。

接下来的两句“歇隈红树久,笑看白云崩。已有天台约,深秋必共登。”表明诗人与僧人已有相约同登天台的计划,歇隈指的是在山间休息的地方。红树和白云是对景色的描绘,同时也象征了离散和变迁,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幻。而“已有天台约,深秋必共登”则展现出诗人与僧人相知相约、相互扶持的情感。诗人用深秋的时间来预示他们即将共同攀登天台,表达了对清净境界的向往与追求。

这首诗表达了人生的空虚和无常,通过描绘僧人离开城市和与诗人相约登天台的场景,诗人表达对追求内心清净、超越尘世的向往与寻求。诗中对于城市的繁华世界给予了批判,通过对红树、白云等景色的描绘,强调人生的变迁和无常。整首诗以平实、淡泊的语言表达出了对超脱尘俗、追求心灵平静的渴望和向往。

送僧游天台拼音读音参考

sòng sēng yóu tiān tāi
送僧游天台

náng kōng xīn yì kōng, chéng guō qù téng téng.
囊空心亦空,城郭去腾腾。
yǎn zuò me shì yǎn, sēng shuí shí cǐ sēng.
眼作么是眼,僧谁识此僧。
xiē wēi hóng shù jiǔ, xiào kàn bái yún bēng.
歇隈红树久,笑看白云崩。
yǐ yǒu tiān tāi yuē, shēn qiū bì gòng dēng.
已有天台约,深秋必共登。


相关内容:

迎李近仁员外

道士

中秋夜洞庭圆月

夏日西霞寺书怀寄张逸人

寄双泉大师师兄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月中桂
    断破重轮种者谁,银蟾何事便相随。莫言望夜无攀处,却是吟人有得时。孤影不凋清露滴,异香常在好......
  • 送石秀才
    正是叹羁游,知音拜楚侯。何须辞远道,自可乐扁舟。倚棹江洲雨,闻猿岛岫秋。谢家山水兴,终日待......
  • 晚步
    陋巷贫疑本姓颜,晚来闲步出林间。数声长笛吹沈日,一片残云点破山。岛寺渐疏敲石磬,渔家方半掩......
  • 逢进士沈彬
    欲话趋时首重骚,因君倍惜剃头刀。千般贵在能过达,一片心闲不那高。山叠好云藏玉鸟,海翻狂浪隔......
  • 闽人谣
    风吹杨菜鼓山下,不得钱郎戈不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