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送玿公长老赴南剑光孝之请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李弥逊
2025-07-18

送玿公长老赴南剑光孝之请

宋代  李弥逊  

好手逢场了不同,五家宗外立家风。
玿师一句当机语,不道杨岐栗棘蓬。

送玿公长老赴南剑光孝之请作者简介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送玿公长老赴南剑光孝之请翻译及注释

《送玿公长老赴南剑光孝之请》是宋代李弥逊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送玿公长老赴南剑光孝之请,
好手逢场了不同,五家宗外立家风。
玿师一句当机语,不道杨岐栗棘蓬。

诗意解读:
这首诗词表达了送别玿公长老前往南剑参加光孝之请的情景。诗中主要描绘了玿公长老的品德和修养对于家族的影响,以及玿师的教诲对于成长和进取的重要性。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展现了李弥逊对于家族和师长的敬重之情。首句“好手逢场了不同,五家宗外立家风”的意思是说,在适当的场合,具有优秀才华的人会有更加卓越的表现,而家族的声誉也会因此而建立。这句话表达了家族对于个人成就的期望和重视。

接下来的一句“玿师一句当机语,不道杨岐栗棘蓬”则强调了师长的影响力。玿师的一句话就像及时的指点迷津,能够帮助人们避免困境和艰难。这句话中的“杨岐栗棘蓬”是指一片荆棘丛生的地方,暗示了遇到困难时的艰险处境。通过对比,诗人强调了师长的重要性,他们能够引导和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并成功前行。

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李弥逊对于家族和师长的敬重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于个人成就和修养的追求。它提醒人们要珍惜师长的教诲,以及家族声誉的重要性。这首诗词展示了宋代时期人们对于家族和师长关系的重视,同时也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的孝道思想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送玿公长老赴南剑光孝之请拼音读音参考

sòng sháo gōng zhǎng lǎo fù nán jiàn guāng xiào zhī qǐng
送玿公长老赴南剑光孝之请

hǎo shǒu féng chǎng liǎo bù tóng, wǔ jiā zōng wài lì jiā fēng.
好手逢场了不同,五家宗外立家风。
sháo shī yī jù dàng jī yǔ, bù dào yáng qí lì jí péng.
玿师一句当机语,不道杨岐栗棘蓬。


相关内容:

硕人赵氏挽诗二首

硕人赵氏挽诗二首

史德夫作渚云亭苏养直有诗余初未识苏次共韵

史德夫作渚云亭苏养直有诗余初未识苏次共韵

石门竹生岩下拳曲无取众方笑之蹈元乃独讽咏


相关热词搜索:剑光长老
热文观察...
  • 送王三十六机宜召赴行在
    烟昏海树春,草木有秋色。登临翻百忧,念子将远适。子如揪柏桑,那有十围杙。长年百僚底,许国心......
  • 送邹德久还乡在福唐作
    长松瑟瑟摇悲风,方床冷枕鸣秋蛩。短衾客子起孤决,平明归思如春鸿。我家君家各阳羡,梦寐不听闽......
  • 题福州与春亭
    史君同乐在人亭,吏退心田水样清。恰似春风吹百卉,白红无数不知名。...
  • 题张仲宗鸥盟轩
    寄语沙头不下鸥,诗翁新葺面江楼。早知世事翻覆手,更觉人生起灭沤,念尽不应书咄咄,身闲何用榜......
  • 同天隐少章游嵩少怀元明
    秦公我辈士,早踏翰墨场。万言若投石,十年犹枯囊。苦欲泛江海,有亲在高堂。牢落京华春,门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