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送同年曾南仲寺丞知温州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袁说友
2025-07-25

送同年曾南仲寺丞知温州

宋代  袁说友  

久同朝迹又同年,更送旌麾过海边。
多士向来亲戴席,斯民今幸得苏天。
潜心阁上书千卷,雁荡山中草一川。
小待公余寻旧迹,便归玉笋听鸣鞭。

送同年曾南仲寺丞知温州翻译及注释

《送同年曾南仲寺丞知温州》是宋代袁说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久同朝迹又同年,
更送旌麾过海边。
多士向来亲戴席,
斯民今幸得苏天。
潜心阁上书千卷,
雁荡山中草一川。
小待公余寻旧迹,
便归玉笋听鸣鞭。

诗意:
这首诗词是袁说友送别同年同朝的朋友曾南仲,他被任命为温州的寺庙丞。诗人表达了对朋友的祝福和送行之情。诗中提到了多位有才干的士人都亲自前来送行,体现了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与此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斯民(指普通百姓)能够享受太平盛世的喜悦。诗人还提到自己一直专心致志地读书,堆满了阁上,而雁荡山中的青草也像一条川流一样茂盛。最后,诗人表示自己会稍作停留,寻找一些过去的足迹,然后回到宝剑山听那玉笋的鸣鞭。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送别朋友的场景,抒发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诗中使用了对仕途的象征物旌麾和对百姓的称呼斯民,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繁荣和和谐景象。诗人提到了自己积极的读书态度,阐述了他对学问的追求和对知识的珍视。雁荡山的青草象征着自然的繁茂和生机,与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力量相呼应。最后,诗人提到回到宝剑山听玉笋的鸣鞭,暗示着他对历史和传统的尊重与关注。

整首诗词以平仄工整的七言绝句形式呈现,节奏韵律流畅自然。通过描绘细腻的情景和深思熟虑的表达,诗人将自己的情感与时代背景相结合,展现了对友谊、知识和历史的思考和关怀。这首诗词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融入了社会背景和人文关怀,具有一定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送同年曾南仲寺丞知温州拼音读音参考

sòng tóng nián céng nán zhòng sì chéng zhī wēn zhōu
送同年曾南仲寺丞知温州

jiǔ tóng cháo jī yòu tóng nián, gèng sòng jīng huī guò hǎi biān.
久同朝迹又同年,更送旌麾过海边。
duō shì xiàng lái qīn dài xí, sī mín jīn xìng de sū tiān.
多士向来亲戴席,斯民今幸得苏天。
qián xīn gé shàng shū qiān juǎn, yàn dàng shān zhōng cǎo yī chuān.
潜心阁上书千卷,雁荡山中草一川。
xiǎo dài gōng yú xún jiù jī, biàn guī yù sǔn tīng míng biān.
小待公余寻旧迹,便归玉笋听鸣鞭。


相关内容:

送聘儒侄秋试

送彭世昌山台小饮

送惠老往往上方

送惠补之昆仲秋试

送诚斋二首


相关热词搜索:温州同年
热文观察...
  • 送薛公叔秋试
    流落相逢霅水滨,与君倾盖即平生。湖山十里双溪畔,宾主三年一日情。学海波澜夸健笔,夜窗灯火几......
  • 送资深知潼川府
    昔日班行忆旧游,天涯今已说离愁。珠玑咳唾频倾倒,风月江山几倡酬。三接自应还北阙,一麾犹欲惠......
  • 苏公内翰柏石图
    柏生两石间,颜状何落落。行须接石脉,生理初甚约。岂无蝼蚁窥,未免风雨剥。孤撑谢栽培,欲取那......
  • 遂宁府境内火池
    泽中有火犹为革,焰出方池更异常。气烈群山酣土赤,阳潜深地液硫黄。书生考订言虽确,造化工夫理......
  • 宿邻水县
    酒余孤馆梦初回,渐觉茅檐淅淅来。夜半山前风荐雨,晓来崖底涧鸣雷。剩添岗翠三分色,呈出秧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