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送王殿丞西京签判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司马光
2025-07-19

送王殿丞西京签判

宋代  司马光  

清白世风存,王公复有孙。
挺生如玉树,不竭似淮源。
日背嵩峰紫,春添洛水喧。
幕中多胜友,肯使负芳樽。

送王殿丞西京签判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送王殿丞西京签判翻译及注释

《送王殿丞西京签判》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司马光。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清白世风存,王公复有孙。
挺生如玉树,不竭似淮源。
日背嵩峰紫,春添洛水喧。
幕中多胜友,肯使负芳樽。

中文译文:
清白的世风依然存在,王公的后代又有了新的一代。
他们挺拔而生,如同玉树一般,永不枯竭,就像淮河的源头一样。
太阳背后是嵩山,紫色的光芒照耀着,春天给洛水增添了喧嚣。
在官场中有许多胜友,他们愿意承担起负责任的角色,不辞辛劳。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清廉风气的赞美和对王公后代的祝福。作者称赞清白的世风仍然存在,说明他对社会道德的关注和对正直品质的推崇。他提到王公的后代,意味着他对有德行的人家族的延续感到欣慰。

诗中的"挺生如玉树,不竭似淮源"表达了作者对王公后代的赞美。玉树挺拔而生,象征着高尚的品质和崇高的道德标准。淮河作为水源,永不枯竭,象征着王公后代的家族将永远有人承继家业,不会断绝。

"日背嵩峰紫,春添洛水喧"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太阳背后的嵩山紫色的光芒,给人一种神秘而壮丽的感觉。春天给洛水增添了喧嚣,表达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和繁荣景象。

最后两句"幕中多胜友,肯使负芳樽"表达了作者对王公后代在官场中结交胜友的期望。作者希望他们能够结交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同努力,共同承担责任,不辞辛劳。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以清廉风气和王公后代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正直品质和家族延续的赞美,同时也展示了美丽的自然景色和对友谊的向往。

送王殿丞西京签判拼音读音参考

sòng wáng diàn chéng xī jīng qiān pàn
送王殿丞西京签判

qīng bái shì fēng cún, wáng gōng fù yǒu sūn.
清白世风存,王公复有孙。
tǐng shēng rú yù shù, bù jié shì huái yuán.
挺生如玉树,不竭似淮源。
rì bèi sōng fēng zǐ, chūn tiān luò shuǐ xuān.
日背嵩峰紫,春添洛水喧。
mù zhōng duō shèng yǒu, kěn shǐ fù fāng zūn.
幕中多胜友,肯使负芳樽。


相关内容:

送王瓘同年河南司录

送守哲归庐山

又和六日四老会

又代孙检讨作二首

又代孙检讨作二首


相关热词搜索:西京王殿丞
热文观察...
  • 送王书记之官永兴
    白发添新镊,红尘满弊衣。人生适未值,吾道岂云非。巩洛风烟远,函秦草树微。长安春酒美,行乐勿......
  • 送王彦臣同年通判毫州
    先朝御六飞,亲竭濑乡祠,牛酒当时惠。衣冠此日思。仙踪丹有灶,天瑞桧生枝。圣主怜耆旧,题舆得......
  • 送吴耿先生
    懦服若烟海,几人潜圣心。难才诚自昔,贱学况于今。夫子独神解,明时何陆沉。大羹无和味,至乐寡......
  • 送向防御知陈州
    千骑去翩翩,专城尚少年。韦平家好学,阴马世称贤。官用才能进,恩非雨露偏。想闻河润远,封略帝......
  • 送许先辈尉宗城
    红尘久帝城,高价动公卿。竹柏寒方茂,骅骝老更成。冰霜驱马瘦,书剑束装轻。丞相虚东阁,遥知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