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指商於,中间百里余。
稍行山驿远,渐与世尘疏。
楚塞参差接,秦民错杂居。
惜哉非肯綮,不足试投虚。
送周寺丞知落南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送周寺丞知落南翻译及注释
《送周寺丞知落南》是宋代司马光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大华指商於,中间百里余。
稍行山驿远,渐与世尘疏。
楚塞参差接,秦民错杂居。
惜哉非肯綮,不足试投虚。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送别周寺丞前往落南的情景。诗人通过描绘周边的地理环境和人民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周寺丞离去的惋惜之情。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周边地区的景色和人民的生活状况,展现了宋代社会的一些特点。以下是对每个句子的赏析:
1. "大华指商於,中间百里余。" 这句描述了大华山指向商於的方向,距离商於约有百里。大华山是当时著名的山脉,通过这句话,诗人展示了周边地区的地理特点。
2. "稍行山驿远,渐与世尘疏。" 这句表达了周寺丞离开后,逐渐远离繁忙的世俗生活,进入了山区的山驿。这里的"世尘"指的是喧嚣的尘世,而"疏"则表示远离。
3. "楚塞参差接,秦民错杂居。" 这句描绘了楚塞和秦地的地理环境,楚塞和秦地之间的边界错综复杂,人民居住在一起,形成了错杂的居住格局。这里通过地理环境的描绘,展示了当时边境地区的复杂情况。
4. "惜哉非肯綮,不足试投虚。" 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周寺丞离去的惋惜之情。诗人认为周寺丞不愿意留在这个地方,无法充分发挥才能,因此感到惋惜。"试投虚"表示无法尽情施展才华。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地理环境和人民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周寺丞离去的惋惜之情,同时也展示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特点。
送周寺丞知落南拼音读音参考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