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题方公院寄夏侯明府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贯休
2025-07-21

题方公院寄夏侯明府

唐代  贯休  

银地有余光,方公道益芳。
谁分修藏力,顶有剃头霜。
经勘松风燥,檐垂坞茗香。
终须结西社,此县似柴桑。

题方公院寄夏侯明府作者简介

贯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豁(一说为江西进贤县)人,唐末五代著名画僧。7岁时投兰溪和安寺圆贞禅师出家为童侍。贯休记忆力特好,日诵《法华经》1000字,过目不忘。贯休雅好吟诗,常与僧处默隔篱论诗,或吟寻偶对,或彼此唱和,见者无不惊异。贯休受戒以后,诗名日隆,仍至于远近闻名。乾化二年(915年)终于所居,世寿89。

题方公院寄夏侯明府翻译及注释

《题方公院寄夏侯明府》是唐代贯休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银地有余光,
方公道益芳。
谁分修藏力,
顶有剃头霜。
经勘松风燥,
檐垂坞茗香。
终须结西社,
此县似柴桑。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贯休写给夏侯明府的一封信。他讲述了方公院的美景和自然景观,表达了对夏侯明府的敬佩之情,并寄予了对明府公正执政的期望。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方公院的景色和贯休对夏侯明府的赞美之情。下面对每一句进行详细解析:

1. 银地有余光:这句诗以银色的光芒来描绘大地,可能指的是月光洒在地面上的美景。这一描写给人以宁静和宜人的感觉。

2. 方公道益芳:方公院的道路更加芬芳。这句表达了方公院的环境优美,可能指院内的花草树木或者香气四溢的环境。

3. 谁分修藏力,顶有剃头霜:谁会分配修建府邸的力量,屋顶上有霜冻的痕迹。这句诗可能指的是修建方公院的艰辛过程,以及在屋顶上积聚的霜冻,暗喻作者经历了困难和辛劳。

4. 经勘松风燥:经过勘察,发现松树的风吹很干燥。这句描绘了方公院周围的气候环境,可能是指松树的风吹带来的干燥之感。

5. 檐垂坞茗香:屋檐上垂下茗香。这句表达了方公院内茶香扑鼻的情景,给人以愉悦和宜人的感觉。

6. 终须结西社,此县似柴桑:最终会结社于西方,这个县与柴桑相似。这句诗表达了贯休的愿望,希望夏侯明府能在方公院结社并管理这个县,同时暗示着柴桑的美好景色,暗示方公院和这个县同样美丽宜人。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方公院的美景和贯休对夏侯明府的敬佩之情。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表达对明府的期望,诗中融入了作者对美好环境和良好治理的向往,向读者传递了一种平和宜人的感觉。

题方公院寄夏侯明府拼音读音参考

tí fāng gōng yuàn jì xià hóu míng fǔ
题方公院寄夏侯明府

yín dì yǒu yú guāng, fāng gōng dào yì fāng.
银地有余光,方公道益芳。
shuí fēn xiū cáng lì, dǐng yǒu tì tóu shuāng.
谁分修藏力,顶有剃头霜。
jīng kān sōng fēng zào, yán chuí wù míng xiāng.
经勘松风燥,檐垂坞茗香。
zhōng xū jié xī shè, cǐ xiàn shì chái sāng.
终须结西社,此县似柴桑。


相关内容:

怀匡山山长二首

送僧入五氵曵

赠诗僧怀静(一作观)

乐府杂曲·鼓吹曲辞·战城南二首

送江阴霍明府之任


相关热词搜索:夏侯明府方公院
热文观察...
  • 少监三首
    器琢仙珪美有余,席珍国宝比难如。衔花乳燕看调瑟,衣锦佳人侍读书。荀氏门风龙变化,谢家庭树玉......
  • 瀔江秋居作
    无事相关性自据,庭前拾叶等闲书。青山万里竟不足,好竹数竿凉有余。近看老经加澹泊,欲归少室复......
  • 送庐山衲僧
    飞锡下崆山兇,清高世少双。冻天方筛雪,别我去何邦。烧绕赤乌亥,云漫白蚌江。路人争得识,空仰......
  • 春晚寄卢使君
    满郭春如画,白堂心自澄。禅抛金鼎药,诗和玉壶冰。白雨飘花尽,晴霞向阁凝。寂寥还得句,因寄柳......
  • 寄景地判官
    渚宫江上别,倏忽十余年。举世唯攻说,多君即不然。浦珠为履重,园柳助诗玄。勉力酬知己,昌朝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