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听子规(一本题上有摄山二字)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顾况
2025-07-19

听子规(一本题上有摄山二字)

唐代  顾况  

唐诗三百首  旅途  抒情  

栖霞山中子规鸟,口边血出啼不了。
山僧后夜初出定,闻似不闻山月晓。

听子规(一本题上有摄山二字)作者简介

顾况(约727—约815)字逋翁,号华阳真逸(一说华阳真隐),晚年自号悲翁,汉族,苏州海盐横山人(今在浙江海宁境内),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隐居茅山。

听子规(一本题上有摄山二字)翻译及注释

《听子规(一本题上有摄山二字)》是唐代诗人顾况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在栖霞山中,有一只子规鸟,
它的嘴边流出鲜血,却无法啼鸣。
山中的僧人在深夜初露身影,
听到的声音仿佛听不见山上的月光。

诗意:
这首诗词以栖霞山中的子规鸟为主题,通过描绘子规鸟的血口而不能啼鸣,以及山中僧人在夜晚出来时听不到山上的月光声音,表达了一种无声无息的寂静和孤寂的感觉。诗中透露出一种幽深的意境,寓意生命的脆弱和无奈,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交流和隔阂。

赏析:
1. 对象描写:诗中的子规鸟成为了整首诗的核心形象,它嘴边的鲜血和无法啼鸣的情景,增加了诗词的神秘和哀婉之感。

2. 对比手法:诗中使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子规鸟的无声啼哭和僧人听不到山上的月光声音之间的对比,突出了寂静和孤寂的氛围。

3. 自然意象:栖霞山作为诗中的背景,象征着宁静和幽深。子规鸟和山月则象征着自然界中的生命和美好,同时也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距离和隔阂。

4. 感情抒发:诗词中透露出一种深沉的情感,通过对生命脆弱和无奈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世界的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富有想象力的语言,描绘了一种幽深的山林情境,通过对自然界中的子规鸟和山月的描写,表达了对生命脆弱和孤寂的思考,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交流和隔阂。这首诗词给人以深思和感慨,体现了唐代诗歌的典型特色。

听子规(一本题上有摄山二字)拼音读音参考

tīng zǐ guī yī běn tí shàng yǒu shè shān èr zì
听子规(一本题上有摄山二字)

qī xiá shān zhōng zǐ guī niǎo, kǒu biān xuè chū tí bù liǎo.
栖霞山中子规鸟,口边血出啼不了。
shān sēng hòu yè chū chū dìng, wén shì bù wén shān yuè xiǎo.
山僧后夜初出定,闻似不闻山月晓。


相关内容:

酬李文(一作汶)

叶上题诗从苑中流出

从剡溪至赤城

送李秀才游嵩山

寄秘书包监


相关热词搜索:二字子规本题
热文观察...
  • 赠严维
    许询清论重,寂寞住山阴。野路接寒寺,闲门当古林。海田秋熟早,湖水夜渔深。世上穷通理,谁人奈......
  • 题孝子陵
    荒坟秋陌上,霜露正霏霏。松柏自成拱,苫庐长不归。浮埃积蓬鬓,流血在麻衣。何必曾参传,千年至......
  • 春日题苗发竹亭
    春亭及策上,郎吏谢玄晖。闲咏疏篁近,高眠远岫微。偏宜留野客,暂得解朝衣。犹忆东溪里,雷云掩......
  • 题庄上人房
    不语焚香坐,心知道已成。流年衰此世,定力见他生。暮雪馀春冷,寒灯续昼明。寻常五侯至,敢望下......
  • 秋夜思归
    来时犹暑服,今已露漫漫。多雨逢初霁,深秋生夜寒。投人心似切,为客事皆难。何处无留滞,谁能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