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挽赵浪淳三首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陈存
2025-07-22

挽赵浪淳三首

宋代  陈存  

忠定扶神鼎,安邦不顾身。
曾孙能致命,属籍岂无人。
归骨番江上,招魂霅水滨。
死生均此念,老病泣遗民。

挽赵浪淳三首作者简介

陈存,字体仁,号本斋,龙泉(今属浙江)人,徙居安吉州(今浙江湖州)。理宗淳佑七年(一二四七)进士。开庆元年(一二五九),由淮东制置大使司主管机宜文字除秘书郎。景定元年(一二六○),迁著作佐郎(《南宋馆阁续录》卷八、九)。由兵部尚书出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宋亡,归里教授生徒,元七征不起。事见清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一五、同治《湖州府志》卷九○。今录诗五首。

挽赵浪淳三首翻译及注释

《挽赵浪淳三首》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陈存。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忠定扶神鼎,安邦不顾身。
曾孙能致命,属籍岂无人。
归骨番江上,招魂霅水滨。
死生均此念,老病泣遗民。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忠诚、安邦和家族传承的思考和感慨。诗的开头,"忠定扶神鼎,安邦不顾身",表达了作者对忠诚的赞美和推崇。他将忠诚比喻为扶持神圣的神鼎,意味着忠诚是至高无上的价值。同时,他强调了安邦的重要性,指出为了国家的安定,个人的生死与身家都可以置之度外。

接下来的两句诗"曾孙能致命,属籍岂无人",表达了作者对家族传承的关注。他说曾孙能够为国家作出牺牲,说明他家族的后代并不会缺乏有才能、有责任心的人。这种家族传承的意识在宋代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家族的荣誉和声望是需要代代相传的。

最后两句诗"归骨番江上,招魂霅水滨。死生均此念,老病泣遗民",表达了作者对死后的思念和对祖先的敬仰。他说自己的骨灰归葬在番江上,而他的灵魂则在霅水边被招引。这表明他希望在死后能够与祖先相聚,继续关注国家和人民的疾苦。最后一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厚意,无论是生是死,他都将思念和关怀贯穿其中。

总体来说,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忠诚、安邦和家族传承的思考和情感。通过这首诗,作者展现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家族的关怀,同时强调了个人的生死并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和贡献。

挽赵浪淳三首拼音读音参考

wǎn zhào làng chún sān shǒu
挽赵浪淳三首

zhōng dìng fú shén dǐng, ān bāng bù gù shēn.
忠定扶神鼎,安邦不顾身。
zēng sūn néng zhì mìng, shǔ jí qǐ wú rén.
曾孙能致命,属籍岂无人。
guī gǔ fān jiāng shàng, zhāo hún zhà shuǐ bīn.
归骨番江上,招魂霅水滨。
sǐ shēng jūn cǐ niàn, lǎo bìng qì yí mín.
死生均此念,老病泣遗民。


相关内容:

状江南·季冬

挽赵浪淳三首

萧山祗园寺

寒窗赋


相关热词搜索:赵浪淳三首
热文观察...
  • 挽赵浪淳三首
    慷慨君酬国,奔逃我丧家。陆沈同一壑,渊涉眇无涯。祈死惟嫌晚,余生只自嗟。蒿莱连雉堞,落日噪......
  • 和太师平章魏国贾公遗潜侍郎之作
    先腊催开万玉林,人心悦处即天心。山河洞彻重瞳远,宫阙高寒一柱任。瑞应崆峒知有日,尘清洄曲在......
  • 赠营妓
    寒檐寂寂雨霏霏,2馆萧条烛烬微。只有今宵同此宴,翠娥佯醉欲先归。...
  • 题范文正公祠堂
    一章奏免鸟衔茶,惠及饶民几万家。遗老至今怀德政,为余谈此屡咨嗟。...
  • 题范文正公祠堂
    危言迁谪向江湖,放意云山道岂孤。忠信平生心自许,吉凶何恤赋灵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