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味道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韩偓
2025-07-27

味道

唐代  韩偓  

如含瓦砾竟何功,痴黠相兼似得中。
心系是非徒怅望,事须光景旋虚空。
升沉不定都如梦,毁誉无恒却要聋。
弋者甚多应扼腕,任他闲处指冥鸿。

味道作者简介

韩偓(公元842年~公元923年)。中国唐代诗人。乳名冬郎,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韩偓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

味道翻译及注释

《味道》是唐代诗人韩偓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人通过探讨人生的种种境遇,表达了自己对世事的疑惑和无奈。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如含瓦砾竟何功,
痴黠相兼似得中。
心系是非徒怅望,
事须光景旋虚空。
升沉不定都如梦,
毁誉无恒却要聋。
弋者甚多应扼腕,
任他闲处指冥鸿。

诗词的诗意是,诗人思考了人生的盛衰荣辱、智慧与愚昧的价值。他认为人们在一生中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到头来都显得微不足道。诗人同时揭示了他的困惑和痛苦,因为他对世事的思考和追求导致了内心的苦恼。他意识到人生的真相是虚无的,任何追求和成就都没有真正的意义。

诗词的赏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抒发苦闷: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生命意义的困惑和对世事无常的感叹。他认为一切追求和成就都无法扭转命运的无常和不确定性。
2. 借物抒怀:诗中的瓦砾和鸿雁等形象,象征着人生中不同的境遇和命运,诗人以此来表达他对人生的思考和疑惑。
3. 理性与感性的对比:诗词中的“痴黠相兼”表明诗人既有理性思考的一面,也有感性追求的一面。他意识到人生的种种追求和成就都是虚幻的,但仍然无法完全摆脱纷扰和痴迷。
4. 豁达的态度:尽管诗人意识到一切追求都是虚无的,但他并没有完全绝望。他仍然带有豁达的态度,任由闲处的人指责自己,表达了自己不再追求虚妄名利的选择。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味道》通过揭示人生的无常和追求的虚幻,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疑惑和无奈,同时也表达了他在追求真实和豁达的过程中的心境。

味道拼音读音参考

wèi dào
味道

rú hán wǎ lì jìng hé gōng, chī xiá xiāng jiān shì dé zhòng.
如含瓦砾竟何功,痴黠相兼似得中。
xīn xì shì fēi tú chàng wàng,
心系是非徒怅望,
shì xū guāng jǐng xuán xū kōng.
事须光景旋虚空。
shēng chén bù dìng dū rú mèng, huǐ yù wú héng què yào lóng.
升沉不定都如梦,毁誉无恒却要聋。
yì zhě shén duō yīng è wàn, rèn tā xián chù zhǐ míng hóng.
弋者甚多应扼腕,任他闲处指冥鸿。


相关内容:

寄献湖州从叔员外

恩赐樱桃分寄朝士(在岐下)

为户部李郎中与令季端公寓止渠州江寺偶作寄献

移莎

定水寺行香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题水部李羽员外招国里居
    野色入前轩,翛然琴与尊。画僧依寺壁,栽苇学江村。自酝花前酒,谁敲雪里门。不辞朝谒远,唯要近......
  • 失鹤
    正怜标格出华亭,况是昂藏入相经。碧落顺风初得志,故巢因雨却闻腥。几时翔集来华表,每日沈吟看......
  • 荆渚八月十五夜值雨寄同年李屿
    共待辉光夜,翻成黯澹秋。正宜清路望,潜起滴阶愁。棹倚袁宏渚,帘垂庾亮楼。桂无香实落,兰有露......
  • 疏雨
    疏雨从东送疾雷,小庭凉气净莓苔。卷帘燕子穿人去,洗砚鱼儿触手来。但欲进贤求上赏,唯将拯溺作......
  • 湖南绝少含桃偶有人以新摘者见惠感事伤怀因成四韵
    时节虽同气候殊,不积堪荐寝园无。合充凤食留三岛,谁许莺偷过五湖。苦笋恐难同象匕,酪浆无复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