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闻蝶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文天祥
2025-07-19

闻蝶

宋代  文天祥  

北来追骑满江滨,那更元戎按剑嗔。
不是神明扶正直,淮头何处可安身。

闻蝶作者简介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史。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光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闻蝶翻译及注释

《闻蝶》是宋代文天祥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北方的骑兵追逐着南方的敌人,他们聚集在江边。元戎(指北方的将领)按着剑,愤怒地威胁着敌人。如果没有神明的庇佑,怎么能够保持正义呢?在淮河的头上,哪里才能找到安身之处呢?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宋代时期南北对峙的局势。北方的骑兵追击南方的敌人,作者通过描写元戎按剑嗔怒的场景,表达了对敌人的愤怒和对正义的追求。诗中提到了神明的力量,暗示了作者对神明庇佑的期望。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对自身处境的无奈和困惑。

赏析:
《闻蝶》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战乱时期的景象,通过对北方骑兵和元戎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敌人的愤怒和对正义的追求。诗中的"蝶"象征着和平与宁静,与战乱的场景形成鲜明的对比,凸显了作者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乱的痛惜。最后一句"淮头何处可安身"表达了作者对自身处境的无奈和困惑,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流离失所和无家可归的困境。整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战乱时期的思考和对和平的向往,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闻蝶拼音读音参考

wén dié
闻蝶

běi lái zhuī qí mǎn jiāng bīn, nà gèng yuán róng àn jiàn chēn.
北来追骑满江滨,那更元戎按剑嗔。
bú shì shén míng fú zhèng zhí, huái tóu hé chǔ kě ān shēn.
不是神明扶正直,淮头何处可安身。


相关内容:

挽龚用和

题王声甫松坡樵苦唱后

孙粟第一百二十一

苏州洋

送赵王宾三首


相关热词搜索:闻蝶
热文观察...
  • 误国权臣第三
    苍生倚大臣,此风破南极。开边一何多,至死难塞责。...
  • 行府之败第七十三
    送兵五千人,散足尽西靡。留滞一老翁,盖棺事则已。...
  • 夜
    秋光连夜色,万里客凄凄。落木空山杳,孤云故国迷。衾寒霜正下,灯晚月平西。梦过重成梦,千门鸡......
  • 赠鉴湖相士
    瘦竹凌风弄碧漪,山光云影共熹微。月黄昏里疏枝外,认取半天孤鹤飞。...
  • 移司即事
    燕山积雨泥塞道,大屋欹倾小成倒。赭衣棘下无颜色,仓卒移司避流潦。行行桎梏如贯鱼,怜我龙钟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