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暇日步西园感物辄为诗得七篇·斑竹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张耒
2025-07-23

暇日步西园感物辄为诗得七篇·斑竹

宋代  张耒  

重瞳陟方时,二妃盖老人。
安肯泣路傍,洒泪留丛筠。
颇疑葛陂化,点点留斑鳞。
慎勿脱水去,入世多埃尘。

暇日步西园感物辄为诗得七篇·斑竹作者简介

北宋文学家,擅长诗词,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全宋词》《全宋诗》中有他的多篇作品。早年游学于陈,学官苏辙重爱,从学于苏轼,苏轼说他的文章类似苏辙,汪洋澹泊。其诗学白居易、张籍,如:《田家》《海州道中》《输麦行》多反映下层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风格平易晓畅。著作有《柯山集》五十卷、《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暇日步西园感物辄为诗得七篇·斑竹翻译及注释

《暇日步西园感物辄为诗得七篇·斑竹》是宋代张耒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重瞳陟方时,
二妃盖老人。
安肯泣路傍,
洒泪留丛筠。
颇疑葛陂化,
点点留斑鳞。
慎勿脱水去,
入世多埃尘。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西园散步时的感受和思考。他看到了一株斑竹,触发了他的灵感,于是写下了这七篇诗词。诗中表达了对岁月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界中细微之物的关注。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斑竹的观察和感悟。首句“重瞳陟方时”意味着作者在沉思之际,抬头看到了斑竹。接着,他提到了“二妃盖老人”,这里指的是斑竹的竹节,暗示着岁月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

诗中的“安肯泣路傍,洒泪留丛筠”表达了作者对斑竹的怜悯之情,他认为斑竹也有情感,会为自己的命运而流泪。接下来的两句“颇疑葛陂化,点点留斑鳞”则表达了作者对斑竹的怀疑和好奇,他觉得斑竹可能会变化成葛藤,或者是有斑点的鱼。

最后两句“慎勿脱水去,入世多埃尘”是作者对斑竹的忠告,他希望斑竹不要失去水分而枯萎,同时也暗示了人们在进入现实社会后会受到尘世的磨难。

整首诗词通过对斑竹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时间流逝和人生变迁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界中微小事物的关注和思考。它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展现了宋代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感悟。

暇日步西园感物辄为诗得七篇·斑竹拼音读音参考

xiá rì bù xī yuán gǎn wù zhé wèi shī dé qī piān bān zhú
暇日步西园感物辄为诗得七篇·斑竹

zhòng tóng zhì fāng shí, èr fēi gài lǎo rén.
重瞳陟方时,二妃盖老人。
ān kěn qì lù bàng, sǎ lèi liú cóng yún.
安肯泣路傍,洒泪留丛筠。
pō yí gé bēi huà, diǎn diǎn liú bān lín.
颇疑葛陂化,点点留斑鳞。
shèn wù tuō shuǐ qù, rù shì duō āi chén.
慎勿脱水去,入世多埃尘。


相关内容:

喜雨四首四

喜宝积智轸道人惠书偈

西华道中

西窗杂咏三首

西窗杂咏三首


相关热词搜索:西园斑竹
热文观察...
  • 喜雨赠潘邠老昆仲
    卧闻飞雨响高堂,已觉翛翛短幌凉。悔祸毕方收烈焰,知时田祖放新秧。箪瓢幸免迁三径,谷麦行看粜......
  • 暇日六咏其二{蛙}
    越国未亡吴,曾动君王意。句践自有心,凭车汝无恃。...
  • 暇日六咏其六{槐庭}
    清阴满我庭,苍苍六槐老。野性苦避人,青苔不须扫。...
  • 暇日六咏其五{龟}
    映日漾清渊,沿沙暴玄甲。爱尔千岁姿,藏身一莲叶。...
  • 夏日二首
    诗书老去信无功,偷得闲宫许养慵。山影当庭初转日,水声穿竹自来风。晚催萱蕊昏还敛,日射榴房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