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谢邕倅寄佛面杖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朱翌
2025-07-25

谢邕倅寄佛面杖

宋代  朱翌  

自得闲居乐,欣闻隐具来。
杖头观佛面,掌内化龙才。
行变黄金色,依然满月开。
从今不妄出,留上妙高台。

谢邕倅寄佛面杖作者简介

朱翌(1097—1167)字新仲,号潜山居士、省事老人。舒州(今安徽潜山)人,卜居四明鄞县(今属浙江)。绍兴八年(1138),除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祠部员外郎、秘书少监、起居舍人。十一年,为中书舍人。秦桧恶他不附己,谪居韶州十九年。桧死,充秘阁修撰,出知宣州、平江府。乾道三年卒,年七十一。名山胜景,游览殆。

谢邕倅寄佛面杖翻译及注释

《谢邕倅寄佛面杖》是宋代朱翌所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自得闲居的心境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隐士生活的欣悦与向往。下面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自得闲居乐,欣闻隐具来。
杖头观佛面,掌内化龙才。
行变黄金色,依然满月开。
从今不妄出,留上妙高台。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闲居生活中所体验到的乐趣。他欣喜地听闻到隐士们的到来,表达了对宁静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喜爱。诗中通过佛面杖的意象,表达了一种超越尘世的心境。佛面杖是一种常用于行走的法器,杖头上雕刻有佛的面容。在观看佛面的过程中,杖头内部似乎蕴含着神秘的力量,可以将人的心灵转化为龙的气质。诗人把这种变化比喻为行走的杖头变成了金色,就像满月的明亮。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的决心,他决定不再轻易出门,而是留在这个美丽的地方,就像留在妙高台一样。

赏析:
这首诗词以自然、朴素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追求和享受。作者通过佛面杖的形象,传达了一种超越尘世的宁静和自我修养的心境。杖头观佛面,掌内化龙才,表达了一种内心的觉醒和超越。行走的杖头变成了金色,象征着作者内心的明亮和高尚。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决心舍弃繁杂的世俗,选择留在这个美丽的地方,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境界的提升。

整首诗词旨在表达作者对宁静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我修养的追求。通过自然、淡泊的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越尘世的境界。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清新的意象,传达了一种宁静与美好的生活理念,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对闲居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谢邕倅寄佛面杖拼音读音参考

xiè yōng cuì jì fú miàn zhàng
谢邕倅寄佛面杖

zì dé xián jū lè, xīn wén yǐn jù lái.
自得闲居乐,欣闻隐具来。
zhàng tóu guān fú miàn, zhǎng nèi huà lóng cái.
杖头观佛面,掌内化龙才。
xíng biàn huáng jīn sè, yī rán mǎn yuè kāi.
行变黄金色,依然满月开。
cóng jīn bù wàng chū, liú shàng miào gāo tái.
从今不妄出,留上妙高台。


相关内容:

戏同诸子书所见

夏日登叶氏山亭

西园月夜竹影满堂

晚步城外

听鸽铃


相关热词搜索:佛面谢邕倅
热文观察...
  • 雪霁捕鱼图
    群全何日举舟师,玉海瑶山欲霁时。正是严冬当设脍,老翁香饭必先炊。...
  • 谢刘宪惠龙眼诗
    龙目秋成亦一奇,略无瘴雾损瑶肌。荔枝韵胜村谁亚,益智名同性即非。侠士从禽携弹去,鲛人探海得......
  • 颜鲁公画像
    结刍续体祭中丞,鬼质何为苦见嗔。千五百年如烈日,二十四州惟一人。朝衣视坎趋前死,羽服行山即......
  • 夜梦与罗子和论药名诗
    钻破故纸我拙计,该贯众史子得意。签排百部象齿悬,陟厘万张蝇头字。分甘遂如百两金,作苦躭成五......
  • 咏慈溪普济寺古松
    三国名臣宅,千楹释子宫。但求除橘籍,不见老松公。怀抱凌云上,规模偃盖同。须防雷雨际,恐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