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杏花天(嘲牡丹)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辛弃疾
2025-07-25

杏花天(嘲牡丹)

宋代  辛弃疾  

写景  送别  

牡丹比得谁颜色。
似宫中、太真第一。
渔阳鼙鼓边风急。
人在沈香亭北。
买栽池馆多何益。
莫虚把、千金抛掷。
若教解语倾人国。
一个西施也得。

杏花天(嘲牡丹)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杏花天(嘲牡丹)翻译及注释

《杏花天(嘲牡丹)》是宋代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牡丹能和杏花比较颜色吗?
看起来像宫廷里的太真是第一的。
渔阳鼙鼓响在风急的边上。
我身在沈香亭的北边。
买来种植池塘和庭院有什么好处呢?
不要虚耗财富,浪费千金。
如果让牡丹说话,倾倒人的国家。
一个西施也能得到。

诗意:
《杏花天(嘲牡丹)》是辛弃疾用嘲讽的口吻,对牡丹花进行了一种讥讽和讽刺的描述。诗中牡丹被比作宫廷里的太真,自诩为第一。然而,辛弃疾通过描述牡丹的花色和环境,以及对人们对牡丹的追求和投资的嘲讽,暗示牡丹并不值得如此夸大和追捧。最后,他提到如果牡丹能说话,即使是一个普通的美女也能得到重视,这也是对牡丹虚张声势和自负的嘲讽。

赏析:
辛弃疾以幽默讽刺的笔调,通过嘲笑牡丹的自负和夸张,表达了他对世俗虚荣和追求外表的嘲讽态度。他以牡丹花为象征,讽刺当时社会上追求虚名和外表的风气。诗中的渔阳鼙鼓和沈香亭北等具体景物的描写,形象地展示了人们追逐名利的热闹场景,以及辛弃疾对这种现象的不屑和批评。整首诗以嘲讽的口吻表达出对功利主义和虚荣心的讽刺,对人们追求表面光鲜而忽视内在品质的深刻批判。

杏花天(嘲牡丹)拼音读音参考

xìng huā tiān cháo mǔ dān
杏花天(嘲牡丹)

mǔ dān bǐ dé shuí yán sè.
牡丹比得谁颜色。
shì gōng zhōng tài zhēn dì yī.
似宫中、太真第一。
yú yáng pí gǔ biān fēng jí.
渔阳鼙鼓边风急。
rén zài shěn xiāng tíng běi.
人在沈香亭北。
mǎi zāi chí guǎn duō hé yì.
买栽池馆多何益。
mò xū bǎ qiān jīn pāo zhì.
莫虚把、千金抛掷。
ruò jiào jiě yǔ qīng rén guó.
若教解语倾人国。
yí gè xī shī yě de.
一个西施也得。


相关内容:

好事近

洞仙歌(次王漕邀赏海棠韵)

西河(送钱仲耕自江西漕赴婺州)

新荷叶(徐思上巳乃子似生朝,因为改定)

雨中花(次阎侍郎韵)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阮郎归
    落花时节近清明。南园芳草青。东风料峭雨难晴。那堪中宿酲。回首处,自销凝。谁知人瘦生。倚阑无......
  • 前调
    罗袜浪传仙子,宫梅休写华光。人言寿客饱经霜。不趁凡花入样。万玉森罗纱节,一枝剩有余芳。孤高......
  • 浪淘沙令(开禧丙寅在大坂作)
    流水绕孤村。杨柳当门。昔年此地往来频。认得绿杨携手处。笑语如存。往事不堪论。强对清尊。梅花......
  • 点绛唇(春半)
    轻暖轻寒,赏花天气春将半。柳摇金线。求友莺相唤。玉腕蛾眉,意眼频频眄。歌喉软。玉卮受劝。一......
  • 念奴娇(上已日游北湖)
    锦城城北,有平湖、仿佛西湖西畔。载酒郊_修禊事,雅称兰舟同泛。麦垅黄轻,桤林绿重,莫厌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