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心月照云溪 俗名蓦山溪诗意和翻译_元代诗人王哲
2025-07-22

心月照云溪 俗名蓦山溪

元代  王哲  

蓦山溪  

一身之内,二物成真宝。
著意辩三才,列四象、五行化造。
六贼门外,七魄莫狂游,八卦定,九宫通,功行十分到。
十分修练,九转成芝草。
八位上仙知,救七祖、远离六道。
五年功满,四大离凡尘,三清路,二童邀,抱一归蓬岛。

心月照云溪 俗名蓦山溪翻译及注释

《心月照云溪 俗名蓦山溪》是元代王哲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心灵照亮了云溪,俗称蓦山溪。
身体之内,有两样宝物成真。
专心研究三才之理,排列四象、五行相化。
六种邪恶被驱逐,七魄不能狂游。
八卦之道已经确立,九宫通达,功行达到了十分之境。
经过十分的修炼,九次转化成了灵芝草。
八位上仙知道此事,拯救了七祖,远离了六道。
五年功勋圆满,四大精华脱离尘世纷扰,
踏上了三清之路,两位童子邀请,抱着一份回归蓬莱岛。

诗意:
这首诗词以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修道者在心灵境界中的修炼过程和修炼后的归宿。诗中所提到的"心月照云溪",意味着修道者的心灵照亮了迷茫的云溪,为修行之路点亮了方向。通过对三才、四象、五行的研究,修道者排除了六种邪恶,使自己的心灵能够安定,不再游离于七魄之间。通过修行,修道者达到了十分的境界,九次转化成灵芝草,具备了超凡脱俗的能力。八位上仙得知修道者的成就,拯救了七祖,帮助他们远离六道的轮回。最终,修道者在五年的修行后,脱离了尘世的纷扰,踏上了通往三清的道路,并被两位童子邀请回归蓬莱岛,达到了修行的终极归宿。

赏析:
这首诗词运用了玄妙的语言和象征意象,表达了修道者在修行道路上的种种境遇和最终的归宿。通过对修炼过程中的种种阶段和成果的描绘,诗词展现了修道者的奋斗和坚持,以及最终获得的超凡成就。诗词中充满了神秘的意象和古代修道思想的影响,给人以追求心灵升华和超越尘世的启示。整首诗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读来令人陶醉其中,感受到修道者修行过程中的艰辛和奇妙,以及修行所带来的触动和启示。

心月照云溪 俗名蓦山溪拼音读音参考

xīn yuè zhào yún xī sú míng mò shān xī
心月照云溪 俗名蓦山溪

yī shēn zhī nèi, èr wù chéng zhēn bǎo.
一身之内,二物成真宝。
zhe yì biàn sān cái, liè sì xiàng wǔ xíng huà zào.
著意辩三才,列四象、五行化造。
liù zéi mén wài, qī pò mò kuáng yóu, bā guà dìng, jiǔ gōng tōng, gōng xíng shí fēn dào.
六贼门外,七魄莫狂游,八卦定,九宫通,功行十分到。
shí fēn xiū liàn, jiǔ zhuàn chéng zhī cǎo.
十分修练,九转成芝草。
bā wèi shàng xiān zhī, jiù qī zǔ yuǎn lí liù dào.
八位上仙知,救七祖、远离六道。
wǔ nián gōng mǎn, sì dà lí fán chén, sān qīng lù, èr tóng yāo, bào yī guī péng dǎo.
五年功满,四大离凡尘,三清路,二童邀,抱一归蓬岛。


相关内容:

瓦盆歌

茶瓶儿

踏莎行 昆仑山团庵

满庭芳 吕先生作醮,托请泾阳道友

满庭芳 邵公杨公为家缘拘击告词


相关热词搜索:山溪云溪俗名
热文观察...
  • 玉炉三涧雪 藏头 拆起永字
    引卧於宁海,将宜甫为凭。交霞友做雪朋,郎分明为证。定便除色欲,神玄牝清澄。升火降两相吞。内......
  • 真欢乐
    便把户门安锁*。内更蕴、最奇略。安炉灶、锻炼金精,养元神、修完丹药。二粒圆成光灼灼。虚空外......
  • 蓦山溪 赠文登县骆守清
    守清守净。各各开明性。两两做修持,你个个、心头修省。虚虚实实,里面取炎凉,寻自在,觅逍遥,......
  • 六么令 鸣鹤馀音卷四
    真清真静,便是虎和龙。澄澄湛湛,婴儿姹女自升腾。寂默刀圭根本,斋戒换西东。时中十二,常常觉......
  • 蓦山溪 於公索神龟词
    洪波浩浪,澄湛源流遂。此处隐神龟,敢吸尽、西江大水。任眠任睡,喘息几曾闻,能服气,会吞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