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雪霁晨起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李德裕
2025-07-21

雪霁晨起

唐代  李德裕  

雪覆寒溪竹,风卷野田蓬。
四望无行迹,谁怜孤老翁。

雪霁晨起作者简介

李德裕(787—849),字文饶,唐代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与其父李吉甫均为晚唐名相。唐文宗时,受李宗闵、牛僧儒等牛党势力倾轧,由翰林学士出为浙西观察使。太和七年,入相,复遭奸臣郑注、李训等人排斥,左迁。唐武宗即位后,李德裕再度入相,执政期间外平回鹘、内定昭义、裁汰冗官、协助武宗灭佛,功绩显赫。会昌四年八月,进封太尉、赵国公。唐武宗与李德裕之间的君臣相知成为晚唐之绝唱。后唐宣宗即位,李德裕由于位高权重,五贬为崖州司户。李德裕两度为相,太和年间为相1年8个月,会昌年间为相5年7个月,两次为相7年3个月。

雪霁晨起翻译及注释

《雪霁晨起》是唐代李德裕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雪覆寒溪竹,
风卷野田蓬。
四望无行迹,
谁怜孤老翁。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孤独老人清晨起床后看到的雪景。寒溪旁的竹子被白雪覆盖,野田上的蓬草被风卷起。老人四周望去,没有任何人的踪迹,他感到自己的孤独无助,希望有人能怜悯他这个孤独的老翁。

赏析:
这首诗虽然短小,但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孤独的深切感受。诗中的雪景和风景,以及老人的孤独形象,相互衬托,凸显了孤独的主题。

首先,诗中的雪覆寒溪竹和风卷野田蓬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环境的感知。雪覆寒溪竹形容了雪覆盖下的竹林,形成了一幅静谧而寒冷的画面。风卷野田蓬则描绘了风吹过野田,将蓬草卷起的情景,增加了诗意的变幻和动感。

其次,四望无行迹这句表达了老人周围寂静无人的状态。这里的四望意味着老人四处观望,但却没有发现任何人的痕迹,进一步强调了他的孤独和无助。

最后一句谁怜孤老翁,则是诗的情感高潮。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老人渴望得到他人的关怀和同情。这句话让人们思考社会中的孤独现象,引发对老年人的关注和关怀。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作者对孤独和无助的深刻感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孤独情感。同时,这首诗也引发了对社会孤独现象和老年人待遇的思考,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雪霁晨起拼音读音参考

xuě jì chén qǐ
雪霁晨起

xuě fù hán xī zhú, fēng juǎn yě tián péng.
雪覆寒溪竹,风卷野田蓬。
sì wàng wú xíng jī, shuí lián gū lǎo wēng.
四望无行迹,谁怜孤老翁。


相关内容:

夏夜

水晶枕

和潘安仁金谷集

汉皇迎春词

春从何处来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赠张处士山人
    萝襟蕙带竹皮巾,虽到尘中不染尘。每见俗人多惨澹,惟逢美酒即殷勤。浮云心事谁能会,老鹤风标不......
  • 寝夜
    蛩唱如波咽,更深似水寒。露华惊弊褐,灯影挂尘冠。故国初离梦,前溪更下滩。纷纷毫发事,多少宦......
  • 新栽竹
    佐邑意不适,闭门秋草生。何以娱野性,种竹百馀茎。见此溪上色,忆得山中情。有时公事暇,尽日绕......
  • 赠李商隐
    羽翼恣抟扶,山河使笔驱。月疏吟夜桂,龙失咏春珠。草细盘金勒,花繁倒玉壶。徒嗟好章句,无力致......
  • 观美人
    漆点双眸鬓绕蝉,长留白雪占胸前。爱将红袖遮娇笑,往往偷开水上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