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杨柳枝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方岳
2025-07-24

杨柳枝

宋代  方岳  

杨柳枝  

小桥风定绿烟垂,几送行人此别离。
蹀躞玉骢嘶草去,啼莺寂萤雨千丝。

杨柳枝作者简介

方岳(1199~1262),南宋诗人、词人。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

杨柳枝翻译及注释

《杨柳枝》是宋代诗人方岳的作品。这首诗以含蓄而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离别的场景。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小桥风定绿烟垂,
几送行人此别离。
蹀躞玉骢嘶草去,
啼莺寂萤雨千丝。

诗意:
这首诗通过描写小桥、风、绿烟、行人、离别、马蹄、啼莺、萤雨等元素,表达了作者在离别时的情感和景象。诗中的小桥、绿烟、风等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场景,而行人的离去则带来了别离之感。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人在离别中的感伤与思念。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优美的语言,通过自然景物和情感的交融,表达了作者对别离的感触。诗的开头两句“小桥风定绿烟垂,几送行人此别离。”描绘了小桥旁风平浪静的景象,也暗示了行人即将离开的离别之感。接着,诗中出现了“蹀躞玉骢嘶草去”,形象地描绘了马蹄声和行人离去的情景,增加了诗中的动感和离别的真实感。最后两句“啼莺寂萤雨千丝”,通过描绘啼莺和萤雨的细腻形象,传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对别离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意境深远,通过简练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营造了一种温婉、凄美的离别氛围。作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对别离的感伤和思念之情,使读者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情感波动和对离别的痛感。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示了宋代诗人的才情和对离别主题的独到领悟,给人以深思和感悟。

杨柳枝拼音读音参考

yáng liǔ zhī
杨柳枝

xiǎo qiáo fēng dìng lǜ yān chuí, jǐ sòng xíng rén cǐ bié lí.
小桥风定绿烟垂,几送行人此别离。
dié xiè yù cōng sī cǎo qù, tí yīng jì yíng yǔ qiān sī.
蹀躞玉骢嘶草去,啼莺寂萤雨千丝。


相关内容:

杨柳枝

杨柳枝

杨柳枝

山居

除夜


相关热词搜索:杨柳枝
热文观察...
  • 偶题
    空烦社友问何如,筋力犹堪月下锄。为米折腰长乞米,缘书损目苦观书。山翁迂阔每如此,吾道寂寥谁......
  • 元夕
    茅屋相看冷似冰,蒲团孤坐澹於僧。数行老墨閒居赋,一炷寒灯耐久朋。时异不供三太息,吾衰何啻百......
  • 元夕
    去年人老已苍华,野蔌山醪办咄嗟。到得今年人又老,也无筋力看梅花。...
  • 元夕
    团薄曲几雪鬅鬙,寒入青灯澹似僧。只是梅花一林月,酒杯诗笔已无能。...
  • 元夕
    莫道山家不挂灯,修身宝月一团冰。清寒照见诸人胆,却问诸人见未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