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议纠合两淮复兴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文天祥
2025-07-28

议纠合两淮复兴

宋代  文天祥  

扬州兵了约庐州,某向瓜洲某鹭洲。
直下南徐侯自管,皇亲刺史统千舟。

议纠合两淮复兴作者简介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史。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光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议纠合两淮复兴翻译及注释

《议纠合两淮复兴》是宋代文天祥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述了扬州兵约定在庐州集结,某人前往瓜洲,某人前往鹭洲。南徐侯直接管理,皇亲刺史统领千舟。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扬州的兵约定在庐州集结,
有人前往瓜洲,有人前往鹭洲。
南徐侯直接管理,
皇亲刺史统领千舟。

这首诗词的诗意主要表达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以及领导者的责任。诗中提到的扬州兵约定在庐州集结,展现了士兵们的团结和协作精神。同时,南徐侯和皇亲刺史的出现,强调了领导者在组织和指挥中的重要作用。

这首诗词赏析中,文天祥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军事行动的场景。他通过对地名的运用,使诗词更具地域感和生动性。诗中的扬州、庐州、瓜洲和鹭洲等地名,增加了诗词的情境感,使读者更容易产生联想和想象。

此外,诗词中的团结合作和领导者的形象,也体现了作者对于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的思考。文天祥以简洁的文字,表达了他对于团结、协作和领导的重要性的认识,同时也传递了他对于国家复兴的期望和呼唤。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军事行动的场景,并通过地名的运用和形象的塑造,增加了诗词的情境感和生动性。诗词中所表达的团结合作和领导者的形象,也体现了作者对于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的思考,展现了他对于国家复兴的期望和呼唤。

议纠合两淮复兴拼音读音参考

yì jiū hé liǎng huái fù xīng
议纠合两淮复兴

yáng zhōu bīng le yuē lú zhōu, mǒu xiàng guā zhōu mǒu lù zhōu.
扬州兵了约庐州,某向瓜洲某鹭洲。
zhí xià nán xú hóu zì guǎn, huáng qīn cì shǐ tǒng qiān zhōu.
直下南徐侯自管,皇亲刺史统千舟。


相关内容:

夜走

议纠合两淮复兴

宴湖南董提举致语口号

新年

祥兴第三十六


相关热词搜索:纠合复兴
热文观察...
  • 议纠合两淮复兴
    南八空归唐垒陷,包胥一出楚疆还。而今庙社存亡决,只看元戎进退间。...
  • 遇灵阳子谈道赠以诗
    昔我爱泉石,长揖离公卿。结屋青山下,咫尺蓬与瀛。至人不可见,世尘忽相缨。业风吹浩劫,蜗角争......
  • 赠黄生银河数
    乘槎人从天上来,天上知有君平术。黄生能谈君平书,不知曾认支机石。...
  • 曾先生第一百三十六
    江海日凄凉,贤圣尽萧索。西河共风味,顾步涕横落。...
  • 赠刘忠朴
    楹何为折剑何借,须肯为佛粪肯尝。马公布衾王公饭,石家锦障丁家香。忠邪佞邪两无定,一雕一璞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