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雨二首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曾几
2025-07-23

雨二首

宋代  曾几  

秋冬久不雨,气浊喜云生。
麦陇崇朝润,茅檐彻夜声。
初来断幽径,渐密杂疏更。
赖有墙阴荠,离离已可烹。

雨二首作者简介

曾几(1085--1166)中国南宋诗人。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辑自《永乐大典》。

雨二首翻译及注释

《雨二首》是宋代诗人曾几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秋冬久不雨,气浊喜云生。
麦陇崇朝润,茅檐彻夜声。
初来断幽径,渐密杂疏更。
赖有墙阴荠,离离已可烹。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秋冬季节长时间没有下雨的景象,以及雨后带来的清新和生机。在干旱的气候中,人们渴望看到云彩的出现,因为云会带来雨水,解渴润物。当云层终于出现时,人们感到喜悦,期待着雨水的降临。雨水滋润了麦田和山坡,使它们充满朝气和生机。夜晚时,茅屋的屋檐上传来雨水的声音,这是一种宁静而又悦耳的声音。诗人描绘了初雨时的景象,小径上的积水逐渐增多,水草丛生,杂草丛生,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诗的最后两句提到墙阴下的荠菜,表示雨水的降临已经足够,可以采摘荠菜烹饪食用了。

赏析:
《雨二首》通过对干旱和雨水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化和人们对雨水的期待与喜悦之情。诗中运用了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秋冬久不雨的景象,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干旱时的焦躁和期待。同时,诗人通过描写雨水滋润大地,给人以希望和喜悦的感觉,展示了自然界的生机和循环。

诗中运用了一些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气浊"和"云生"的对比,强调了雨水的清新和净化作用;"麦陇崇朝润"和"茅檐彻夜声"的描写,增强了读者对雨水带来生机和喜悦的感受;"初来断幽径,渐密杂疏更"的描写,通过小径上的积水和水草丛生的景象,表现了雨水逐渐增多的过程。

整首诗以雨水的降临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化和人们对雨水的期待与喜悦之情,给人以宁静、清新的感受。这首诗词表达了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对生命力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雨水的渴望和对丰收的期盼。

雨二首拼音读音参考

yǔ èr shǒu
雨二首

qiū dōng jiǔ bù yǔ, qì zhuó xǐ yún shēng.
秋冬久不雨,气浊喜云生。
mài lǒng chóng cháo rùn, máo yán chè yè shēng.
麦陇崇朝润,茅檐彻夜声。
chū lái duàn yōu jìng, jiàn mì zá shū gèng.
初来断幽径,渐密杂疏更。
lài yǒu qiáng yīn jì, lí lí yǐ kě pēng.
赖有墙阴荠,离离已可烹。


相关内容:

用逮子韵奉赠郑禹功参议

游沧浪亭诗

又咏荔子

咏蜡梅

以汤饼招韩伯周王岩起二提举郑深道曾宏甫二


相关热词搜索:二首
热文观察...
  • 雨二首
    薄晚初沾洒,清晨更惨凄。鱼寒抛饵去,鸦湿就檐栖。幽润溅溅溜,长堤浅浅泥。一杯持自贺,吾事在......
  • 喻子才提举招昌源观梅倦不克往苏仁仲有诗次
    问公何许看花回,賸说郊坰十里梅。树杂古今他处少,枝分南北一齐开。昌源已办行廚去,离渚犹须使......
  • 寓广教僧寺
    似病元非病,求閒方得閒。残僧六七辈,败屋两三间。野外无供给,城中断往还。同参木上座,与汝住......
  • 寓居有招客者戏成
    蓬蒿小院立秋天,秃鬓凄风雨飒然。丈室何人问摩诘,后堂无地著影宣,床头白酒新浮甕,案上黄诗屡......
  • 岳麓寺
    岳麓知名寺,幽寻到眼边。林深不见日,山静只闻泉。便欲呼舟去,聊为借榻眠。明朝游历处,都在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