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云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司马光
2025-07-25

宋代  司马光  

晴空碧於水,那得片云飞。
映日成丹凰,随风变白衣。
去来皆绝迹,隐显两忘机。
天理谁能测,终然何所归。

云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云翻译及注释

《云》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司马光。这首诗描绘了云的景象,并通过云的变化表达了深刻的哲理。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晴空碧于水,那得片云飞。
映日成丹凰,随风变白衣。
去来皆绝迹,隐显两忘机。
天理谁能测,终然何所归。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晴朗的天空和飘浮的云朵,表达了云的飞行和变化。诗中的云被比喻为凤凰,它在阳光的照射下变得红如丹凤,随着风的吹拂而变成白色的衣裳。这种变化形象地展示了云的飘忽不定和多变的特性。

诗词的意境深远,通过云的变化,作者抒发了对人生和世事无常的思考。诗中提到云的来去无踪,隐现之间仿佛忘却了自身的存在。这种变化和消失的过程使人们难以捉摸,也让人们感叹天理的深奥和人生的无常。最后,诗人问道,天理究竟由谁来揣测呢?云最终又将归于何处呢?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它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因为一切都在不断变化,无法预测。同时,诗中的云也象征着人的心境和命运,使人们对生命的意义和归宿产生深思。整首诗词给人以深邃的感受,引发读者对生命和宇宙的思考。

云拼音读音参考

yún

qíng kōng bì yú shuǐ, nà de piàn yún fēi.
晴空碧於水,那得片云飞。
yìng rì chéng dān huáng, suí fēng biàn bái yī.
映日成丹凰,随风变白衣。
qù lái jiē jué jī, yǐn xiǎn liǎng wàng jī.
去来皆绝迹,隐显两忘机。
tiān lǐ shuí néng cè, zhōng rán hé suǒ guī.
天理谁能测,终然何所归。


相关内容:

感怀

已亥杂诗 93

已亥杂诗 114

已亥杂诗 58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和张文裕安寒十首
    何处初寒好,初寒郏鄏城。垂绅多俊颜,更第尽公卿。裘马过从盛,门阑洒扫清。谁家拥兽炭,尽日管......
  • 和张文裕安寒十首
    何处初寒好,初寒洛水桥。沙痕水清浅,风叶柳萧条。阙塞长涂直,嵩丘倒影遥。凤楼虽在此,车马不......
  • 和张文裕安寒十首
    何处初寒好,初寒洛汭宫。翠华虽脉脉,佳气自葱葱。阙角日华白,苑墙霜叶红。都人心望幸,注目不......
  • 和张文裕安寒十首
    何初处寒好,初寒太室山。明空烟澹泊,返照雪孱颜。极目雁稍没,无心云自还。犹余拜表累,不得坐......
  • 和张文裕安寒十首
    何处初寒好,初寒禹鉴门。遥天露崖口,轻浪漱山根。万佛龛苔老,一灯林霭昏。渔梁杳相望,石濑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