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再和十首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苏辙
2025-07-22

再和十首

宋代  苏辙  

歌舞留宾意自多,华灯数问夜如何。
白头病客无才思,惯卧茅檐长薜萝。

再和十首作者简介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再和十首翻译及注释

《再和十首》是苏辙写的一首诗词,属于宋代文学作品。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

歌舞留宾意自多,
华灯数问夜如何。
白头病客无才思,
惯卧茅檐长薜萝。

诗词的意境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于宴会场景的描绘和对自己病患困扰的感慨。下面是对诗词意境和赏析的分析:

诗词的开头写到宴会场景,歌舞娱乐的氛围浓厚,留宾们的情绪和意愿各不相同。这里的"留宾意自多"表达了宾客们的各种心情和态度。

接着,诗人提到华灯,通过问夜晚的景象如何,把诗词的背景定格在一个夜晚的灯火璀璨之中。华灯明亮繁多,暗示着宴会的热闹和繁忙。

然而,在这热闹的场景中,诗人以自己的身份为出发点,写到自己是一位年老患病的客人。他白发苍苍,身体病弱,思绪不再如从前那样敏捷。"白头病客无才思"这句表达了诗人在疾病困扰下的无奈和苦闷。

最后两句描述了诗人平日里的习惯。他习惯躺卧在茅屋的檐下,茅檐上长满了薜萝。这里的"惯卧茅檐长薜萝"表达了诗人的清贫和朴素的生活状态。

整首诗词通过对宴会场景和自身境遇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在疾病困扰下的无奈和对世事的思考。同时,通过对华灯、白头病客和茅檐薜萝等形象的运用,给人一种深沉的寓意和意境,让读者感受到岁月的流转和生命的脆弱。

再和十首拼音读音参考

zài hé shí shǒu
再和十首

gē wǔ liú bīn yì zì duō, huá dēng shù wèn yè rú hé.
歌舞留宾意自多,华灯数问夜如何。
bái tóu bìng kè wú cái sī, guàn wò máo yán zhǎng bì luó.
白头病客无才思,惯卧茅檐长薜萝。


相关内容:

再和十首

再和十首

再和十首

再和十首

再和十首


相关热词搜索:十首
热文观察...
  • 三游洞
    洞前危迳不容足,洞中明旷坐百人。苍崖硉兀起成柱,乱石散列如惊麇。清溪百丈下无路,水满沙土如......
  • 答文与可以六言诗相示因道济南事作十首
    远游既为东鲁,迁居又爱南山。齿发自知将老,心怀且欲偷安。舜井溢流陌上,历山近在城头。羁旅三......
  • 答孔平仲惠蕉布二绝
    裘葛终年累已轻,薄蕉如雾气尤清。应知浣濯衣棱败,少助晨趋萃蔡声。灯笼白葛扇裁纨,身似山僧不......
  • 送贾讷朝奉通判眉州
    归念长依落日边,壶浆今见逆新官。声传已觉讴歌遍,身到前知政令宽。民病贤人来已暮,时平蜀道本......
  • 次韵李曼朝散得郡西归留别二首
    风波定后得西归,鸟鹊喧呼里巷知。未熟黄粱惊破梦,相看白发信乘危。豚肩尚有冬深味,蚕器应逢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