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苏轼
2025-07-21

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

宋代  苏轼  

天教桃李作舆台,故遣寒梅第一开。
凭仗幽人收艾纳,国香和雨入青苔。

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翻译及注释

诗词:《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天教桃李作舆台,
故遣寒梅第一开。
凭仗幽人收艾纳,
国香和雨入青苔。

中文译文:
上天命令桃李花作为舆台,
特意派遣寒梅树最先开放。
依靠隐士的力量收纳厚德,
国家的芬芳和雨水都融入青苔之中。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与杨公济再次合作,赞美了梅花的美丽和它所象征的高尚品德。诗人通过以梅花比喻桃李花开来表达一种美好愿景,暗示了在国家治理中,希望有贤明的领导者能够出现,如同桃李花一样盛开在舆台之上。梅花在寒冷的冬天开放,代表着坚强和不畏艰难的精神,这也是诗人想要表达的。诗中的“幽人”指的是隐士或者有高尚品德的人,他们能够收纳和培养出高尚的美德,使国家充满芬芳和雨水的滋润,这里的雨水和国香都是比喻国家的繁荣昌盛。最后一句“入青苔”则是表达了这种美好和高尚将永久留存下来,如同雨水滋润的青苔一样。
这首诗通过婉约的笔法和寓意深远的意象,展示了苏轼在宋代文学中的才华。他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高尚品德和美好愿景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隐士和高尚人物的敬仰和赞美。整首诗描绘了一个美好的景象,寄托了诗人对国家繁荣和人民幸福的愿望。

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拼音读音参考

zài hé yáng gōng jì méi huā shí jué
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

tiān jiào táo lǐ zuò yú tái, gù qiǎn hán méi dì yī kāi.
天教桃李作舆台,故遣寒梅第一开。
píng zhàng yōu rén shōu ài nà, guó xiāng hé yǔ rù qīng tái.
凭仗幽人收艾纳,国香和雨入青苔。


相关内容:

归去来集字十首

登州海市

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支

立春日,病中邀安国,仍誧率禹功同来·仆虽

罢徐州,往南京,马上走笔寄子由五首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和陶饮酒二十首
    百年六十化,念念竟非是。是身如虚空,谁受誉与毁。得酒未举杯,丧我固忘尔。倒床自甘寝,不择菅......
  • 夜烧松明火
    岁暮风雨交,客舍凄薄寒。夜烧松明火,照室红龙鸾。快焰初煌煌,碧烟稍团团。幽人忽富贵,繐帐芬......
  • 念奴骄
    凭高眺望,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魂非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
  • 过广爱寺,见三学演师,观杨惠之塑宝山、朱
    朱瑶唐晚辈,得法尚雄深。满寺空遗迹,何人识苦心。长廊欹雨脚,破壁撼钟音。成坏无穷事,他年复......
  • 九日,寻臻闇黎,遂泛小舟至勤师院,二首
    湖上青山翠作堆,葱葱郁郁气佳哉。笙歌丛里抽身出,云水光中洗眼来。白足赤髭迎我笑,拒霜黄菊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