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赠道士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李端
2025-07-17

赠道士

唐代  李端  

姓氏不书高士传,形神自得逸人风。
已传花洞将秦接,更指茅山与蜀通。
懒说岁年齐绛老,甘为乡曲号涪翁。
终朝卖卜无人识,敝服徒行入市中。

赠道士作者简介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赠道士翻译及注释

《赠道士》是唐代李端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文译文:
姓氏不书高士传,
形神自得逸人风。
已传花洞将秦接,
更指茅山与蜀通。
懒说岁年齐绛老,
甘为乡曲号涪翁。
终朝卖卜无人识,
敝服徒行入市中。

诗意:
这首诗词描写了一个道士的形象,他姓氏不为人所知,但他的精神特质和风采却自然而然地展现出来。他已经在传承花洞的道教传统,同时也与茅山和蜀山的道士有着联系。他不愿意过多地谈论自己的岁月已经如绛色般苍老,宁愿自称为涪翁,以表明自己对乡土和民间的热爱。他整天卖卜算命,却没有人认识他,他只能穿着破旧的衣服走进市中。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一个道士的形象。诗人用“姓氏不书高士传”来说明这位道士并不追求声名和地位,他更注重内心的修养和自得其乐的生活方式。他已经接受了花洞道教的传统,与茅山和蜀山的道士有着联系,显示出他对道教的信仰和修行的坚持。

诗中提到道士懒于谈论自己的岁月已经苍老,更愿意以涪翁自居。涪翁是指涪江的渔民,代表着乡土和民间的普通人。通过自称涪翁,道士表达了对乡土和民间的热爱,并强调了自己不追求名利的态度。

最后两句描述了道士整天卖卜算命,却没有人认识他的情景。这种情况使他只能穿着破旧的衣服进入市中,暗示他并不追求物质的富裕,而是专注于道教修行和为他人服务。

整首诗词展现了道士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和坚守道教信仰的精神,表达了对乡土和民间的热爱,并传递了一种超越世俗的情怀。

赠道士拼音读音参考

zèng dào shì
赠道士

xìng shì bù shū gāo shì chuán, xíng shén zì dé yì rén fēng.
姓氏不书高士传,形神自得逸人风。
yǐ chuán huā dòng jiāng qín jiē,
已传花洞将秦接,
gèng zhǐ máo shān yǔ shǔ tōng.
更指茅山与蜀通。
lǎn shuō suì nián qí jiàng lǎo, gān wèi xiāng qū hào fú wēng.
懒说岁年齐绛老,甘为乡曲号涪翁。
zhōng cháo mài bǔ wú rén shí, bì fú tú xíng rù shì zhōng.
终朝卖卜无人识,敝服徒行入市中。


相关内容:

野寺病居喜卢纶见访

送皎然上人归山

送濮阳录事赴忠州

宿淮浦忆司空文明

题元注林园


相关热词搜索:道士
热文观察...
  • 山中寄苗员外
    鸟鸣花发空山里,衡岳幽人藉草时。既近浅流安笔砚,还因平石布蓍龟。千寻楚水横琴望。万里秦城带......
  • 题云际寺准上人房
    高僧居处似天台,锡仗铜瓶对绿苔。竹巷雨晴春鸟啭,山房日午老人来。园中鹿过椒枝动,潭底龙游水......
  • 忆故山赠司空曙
    汉主金门正召才,马卿多病自迟回。旧山暂别老将至,芳草欲阑归去来。云在高天风会起,年如流水日......
  • 寄庐山真上人
    高僧无迹本难寻,更得禅行去转深。青草湖中看五老,白云山上宿双林。月明潭色澄空性,夜静猿声证......
  • 闲园即事赠考功王员外
    南陌晴云稍变霞,东风动柳水纹斜。园林带雪潜生草,桃李虽春未有花。幸接上宾登郑驿,羞为长女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