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章氏郡君挽词〈子厚母·〉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苏辙
2025-07-22

章氏郡君挽词〈子厚母·〉

宋代  苏辙  

冯唐垂老郎潜后,李白风流罢直余。
解组同归荣故国,剖符仍得奉安舆。
家声未替三公旧,葬客应倾数郡车。
德映闺门人莫见,埋文子细列幽墟。

章氏郡君挽词〈子厚母·〉作者简介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章氏郡君挽词〈子厚母·〉翻译及注释

诗词:《章氏郡君挽词〈子厚母·〉》

中文译文:
冯唐垂老郎潜后,
李白风流罢直余。
解组同归荣故国,
剖符仍得奉安舆。
家声未替三公旧,
葬客应倾数郡车。
德映闺门人莫见,
埋文子细列幽墟。

诗意:
这首诗是宋代苏辙所作的一首挽词,表达了对章氏郡君(诗中的主人公)母亲的哀悼和怀念之情。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章氏郡君的挽词,展现了作者对逝去的母亲的深深思念和哀伤之情。诗中描述了冯唐和李白的离世,暗示了时光的流转和人生的无常。解组同归指的是冯唐和李白解脱尘世,回归故国,而主人公的母亲则在世间安享荣华。剖符仍得奉安舆暗示了主人公作为郡君,仍然有着相应的权力和地位。家声未替三公旧表达了主人公家族声望未能替代已逝三公的辉煌历史。葬客应倾数郡车意味着主人公母亲的丧礼将会有无数的人前来送别。德映闺门人莫见表达了母亲的美德只在家人和亲近的人之间才能真正感受到,而埋文子细列幽墟则是指母亲的文化修养和才情会被埋葬在幽静的墓地中。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崇敬和怀念之情,通过对诗中人物的设置和情节的展开,展示了生命的无常和亲情的珍贵。整篇诗意味深长,情感真挚,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章氏郡君挽词〈子厚母·〉拼音读音参考

zhāng shì jùn jūn wǎn cí zi hòu mǔ
章氏郡君挽词〈子厚母·〉

féng táng chuí lǎo láng qián hòu, lǐ bái fēng liú bà zhí yú.
冯唐垂老郎潜后,李白风流罢直余。
jiě zǔ tóng guī róng gù guó, pōu fú réng dé fèng ān yú.
解组同归荣故国,剖符仍得奉安舆。
jiā shēng wèi tì sān gōng jiù, zàng kè yīng qīng shù jùn chē.
家声未替三公旧,葬客应倾数郡车。
dé yìng guī mén rén mò jiàn, mái wén zǐ xì liè yōu xū.
德映闺门人莫见,埋文子细列幽墟。


相关内容:

司马君实端明独乐园

李邦直出巡青州余不久将赴南都比归不及见矣

雨中陪子瞻同颜复长官送梁焘学士舟行归汶上

李邦直见邀终日对卧南城亭上二首

次韵子瞻寄眉守黎希声


相关热词搜索:挽词
热文观察...
  • 送吕希道少卿知滁州
    长怪名卿亦坐曹,忽乘五马列旌旄。才多莫厌官无事,郡小不妨名自高。庶子定应牵赋咏,醉翁聊复继......
  • 次韵王巩见寄
    日永宫闲自在慵,门前客到未曾通。怜君避世都门里,劝我忘忧酒盏中。城下柳阴新过雨,湖边荷叶自......
  • 次韵王巩见寄
    触事如棋一一低,昏然一睡更何知。贾生流落南迁后,陶令衰迟归去时。去住由人真水母,箪瓢粗足亦......
  • 次韵王巩见寄
    池上轻冰暖却开,迎春送腊仰衔杯。君家有酒能无事,客醉连宵遣不回。诗就滴消盘上蜡,信来飘尽岭......
  • 次韵王廷老寄子瞻
    歌吹新成百尺台,青山临水巧崔嵬。佳人解作回文语,狂客能鸣掺鼓雷。撷菊传杯醒复醉,采菱荡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