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鹧鸪天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石耆翁
2025-07-25

鹧鸪天

宋代  石耆翁  

鹧鸪天  

借问枝头昨夜春。
已传消息到柴门。
频看秀色无多艳,拖得清香不见痕。
山矗矗,水潾潾。
村南村北冷销魂。
人间不识春风面,羞见瑶台破月明。

鹧鸪天翻译及注释

《鹧鸪天》是宋代石耆翁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借问枝头昨夜春,
已传消息到柴门。
频看秀色无多艳,
拖得清香不见痕。
山矗矗,水潾潾。
村南村北冷销魂。
人间不识春风面,
羞见瑶台破月明。

诗意:
这首诗词以春天为主题,描绘了作者在春天的早晨,问候树枝上的鸟鸣声传到自己的家门口。诗人频繁地观察着春天的美景,但并没有看到过多鲜艳的景色,只能感受到微弱的清香,它们没有留下明显的痕迹。山峦挺拔,水波荡漾,但村庄的南北两侧却冷冷清清,没有了生机。在人间,人们无法领悟春风的柔和面容,甚至感到羞愧,不敢直视瑶台上破碎的月光。

赏析:
这首诗词以极简的手法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感受和对人世间虚幻美景的反思。诗人以问候枝头鸟鸣的方式开篇,展现了对自然界的关注和亲近。然而,在描绘春天的色彩和气息时,作者并未过多强调艳丽的景色,而是将重点放在微弱的清香上。这种微妙的描写方式传递出一种淡然和虚无的情感,暗示了人世间的繁华美景常常是短暂的,容易被时间抹去,只有微弱的清香留存下来。诗中的山水景观与冷清的村庄形成鲜明的对比,凸显了人们对春天的冷漠和无知。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的羞愧和无奈,他认为人们无法真正理解春天的美丽,甚至感到害羞,不敢面对昔日瑶台上被破碎的月光,这也可以理解为对人们追求虚幻美景的批判。

整体上,《鹧鸪天》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通过对春天景观的描绘和对人世间的思考,传达了作者对虚幻美景的审视和对人们对真实美的追求的反思。这首诗词在抒发情感的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具有一定的哲理意味。

鹧鸪天拼音读音参考

zhè gū tiān
鹧鸪天

jiè wèn zhī tóu zuó yè chūn.
借问枝头昨夜春。
yǐ chuán xiāo xī dào zhài mén.
已传消息到柴门。
pín kàn xiù sè wú duō yàn, tuō dé qīng xiāng bú jiàn hén.
频看秀色无多艳,拖得清香不见痕。
shān chù chù, shuǐ lín lín.
山矗矗,水潾潾。
cūn nán cūn běi lěng xiāo hún.
村南村北冷销魂。
rén jiān bù shí chūn fēng miàn, xiū jiàn yáo tái pò yuè míng.
人间不识春风面,羞见瑶台破月明。


相关内容:

南柯子(送淮漕向伯恭)

生查子(药名寄章得象陈情)

菩萨蛮(秋)

折新荷引

喜迁莺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醉蓬莱
    正波泛银汉,漏滴铜壶,上元佳致。绛烛银灯,若繁星连缀。明月逐人,暗尘随马,尽五陵豪贵。鬓惹......
  • 渔父词(其七)
    骇浪吞舟脱巨鳞。结绳为纲也难任。纶乍放,饵初沉。浅钓纤鳞味更深。...
  • 西江月
    竹破须还竹补,人衰须假铅全。思量只是眼睛前。自是时人不见。日月相交离坎,龙蛇产在先天。长生......
  • 浣溪沙
    归梦悠飏见未真。绣衾恰有暗香薰。五更分得楚台春。...
  • 念奴娇(月)
    海天向晚,渐霞收馀绮,波澄微绿。木落山高真个是,一雨秋容新沐。唤起嫦娥,撩云拨雾,驾此一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