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中秋月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朱庆馀
2025-07-22

中秋月

唐代  朱庆馀  

自古分功定,唯应缺又盈。
一宵当皎洁,四海尽澄清。
静觉风微起,寒过雪乍倾。
孤高稀此遇,吟赏倍牵情。

中秋月作者简介

朱庆馀,生卒年不详,名可久,以字行。越州(今浙江绍兴)人,宝历二年(826)进士,官至秘书省校书郎,见《唐诗纪事》卷四六、《唐才子传》卷六,《全唐诗》存其诗两卷。曾作《闺意献张水部》作为参加进士考试的“通榜”,增加中进士的机会。据说张籍读后大为赞赏,写诗回答他说:“越女新装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值万金。”于是朱庆馀声名大震。

中秋月翻译及注释

《中秋月》诗词的中文译文:
自古以来,月光总是分配得恰到好处,
总是缺少的时候又能满足需求。
这个夜晚皓洁明亮,
四海都变得清澈透明。
静静地感受微风的起伏,
凉意渐透,仿佛雪花初飘。
孤高之处难得遇见这样美景,
吟咏赏月倍感动情。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之夜的月亮,表达了作者对美丽景色的赞美和对月光的赞叹之情。诗中使用了对比手法,通过描述月亮的分配和光线的变化,表现出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和欣赏之情。

诗中表现了一种中秋夜的宁静和美好,描绘了一幅月明如水的景象,使人感受到秋夜月色的清凉和纯洁。作者通过描写风微起的情景,让读者联想到秋风乍起的感觉,以及雪花飘落的美丽。这些形象的描写使得整首诗更富有诗意和美感。

诗歌末句的“孤高”一词,可能指代作者孤高的心境,也可能指代作者独立高远的位置。无论如何,诗人都将自己与这样美丽的月光相连,使得诗歌更具个人情感和思考。

整首诗以婉转细腻的语言,表达了对月亮美好景色的赞叹。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情感和审美的追求,展示了诗人对于美的热爱和敏感。这首诗可谓是一首汲取了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的优美之作。

中秋月拼音读音参考

zhōng qiū yuè
中秋月

zì gǔ fēn gōng dìng, wéi yīng quē yòu yíng.
自古分功定,唯应缺又盈。
yī xiāo dāng jiǎo jié, sì hǎi jǐn chéng qīng.
一宵当皎洁,四海尽澄清。
jìng jué fēng wēi qǐ, hán guò xuě zhà qīng.
静觉风微起,寒过雪乍倾。
gū gāo xī cǐ yù, yín shǎng bèi qiān qíng.
孤高稀此遇,吟赏倍牵情。


相关内容:

题元丹丘颍阳山居

得舍弟消息

辋川集二十首·鹿柴

和友人洛中春感

偶吟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雨中赴刘十九二林之期及到寺刘已先去因以四韵寄之
    云中台殿泥中路,既阻同游懒却还。将谓独愁犹对雨,不知多兴已寻山。才应行到千峰里,只校来迟半......
  • 洛阳秋夕
    泠泠寒水带霜风,更在天桥夜景中。清禁漏闲烟树寂,月轮移在上阳宫。...
  • 小苑春望宫池柳色
    上林新柳变,小苑暮天晴。始望和烟密,遥怜拂水轻。色承阳气暖,阴带御沟清。不厌随风弱,仍宜向......
  • 中秋月
    阴魄出海上,望之增苦吟。冷搜骊颔重,寒彻蚌胎深。皓气笼诸夏,清光射万岑。悠然天地内,皎洁一......
  • 柘枝妓
    平铺一合锦筵开,连击三声画鼓催。红蜡烛移桃叶起,紫罗衫动柘枝来。带垂钿胯花腰重,帽转金铃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