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重送李逢原归苏州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梅尧臣
2025-07-22

重送李逢原归苏州

宋代  梅尧臣  

吴客归从楚,霜华著马蹄。
倦童持弊橐,呼艇过寒溪。
索寞区中饭,依稀日午鸡。
张仪犹舌在,不必愧於妻。

重送李逢原归苏州作者简介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重送李逢原归苏州翻译及注释

《重送李逢原归苏州》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吴客从楚归,马蹄上著上霜华。
疲惫的孩童抱着用旧的袋子,
呼唤船只渡过寒冷的溪水。
在荒凉的地区寻找食物,
隐约听到日正午时的鸡鸣。
张仪仍然是众人敬重的人物,
无需为他的妻子感到愧疚。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吴地客人从楚地归来的情景。诗中通过描写马蹄上结霜的景象,表现了归途中的寒冷和漫长。孩童手持用旧的袋子,呼唤船只过河,展现了旅途中的艰辛和辛苦。诗人还描述了在荒凉的地区索取食物的场景,以及远处传来的鸡鸣声,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一天的过去。最后,诗人提到张仪,他是一位备受尊敬的人物,暗示着诗人无需因自己的妻子而感到愧疚。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吴客归途中的景象,展示了旅途的辛苦和寂寞。马蹄上的霜华和孩童手持的用旧袋子,都是揭示归途中的艰辛和冷酷的细节。诗中的寒溪和索寞区中的饭食,增添了一种凄凉和孤单的氛围。然而,诗中的日午鸡鸣和提到的张仪,则是给予读者一线希望和温暖的元素。这些细节传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以及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索。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凝练的形象,将一幅壮丽的画面展现在读者面前,勾勒出归途中的苦难和不屈的精神。

重送李逢原归苏州拼音读音参考

zhòng sòng lǐ féng yuán guī sū zhōu
重送李逢原归苏州

wú kè guī cóng chǔ, shuāng huá zhe mǎ tí.
吴客归从楚,霜华著马蹄。
juàn tóng chí bì tuó, hū tǐng guò hán xī.
倦童持弊橐,呼艇过寒溪。
suǒ mò qū zhōng fàn, yī xī rì wǔ jī.
索寞区中饭,依稀日午鸡。
zhāng yí yóu shé zài, bù bì kuì yú qī.
张仪犹舌在,不必愧於妻。


相关内容:

重赋白兔

仲春同师直至垅山雪中宿穰亭

中伏日陪二通判妙觉寺避暑

至和元年四月二十日夜梦蔡紫微君谟同在阁下

侄宰与外甥蔡駰下第东归


相关热词搜索:苏州李逢原
热文观察...
  • 舟中夜听汴河水声
    夏雨涨黄流,夜鸣邻船柁。乘危冒险人,不识西山饿。...
  • 舟中值雨裴刁二君相与见过
    江上渰凄凄,天形接野低。岸痕生旧水,马迹踏春泥。风急侵衣重,山昏卷幔迷。谁惊二客论,不愧巨......
  • 诸韩来会别
    诸韩行有日,别思会依依。独叹从予少,还看似子稀。呼童聊奏酒,洒水为开扉。苏合染裘美,雪中阊......
  • 追咏崔奉礼小园
    前此访君时,已观堂宇邃。安知中屏开,自有幽林致。花搴岩桂红,石擘云根翠。正当秋风来,不见摇......
  • 斫脍怀永叔
    高河古穴深,下有苍鳞鲫。出水狞将飞,落刀细可织。香粳炊正滑,白酒美少力。但欠平生欢,共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