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巴城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晁公溯
2025-07-28

巴城

宋代  晁公溯  

比从关塞历巴城,不复衣冠立汉庭。
越巂江寒嗟独往,瞿塘硖险骇初经。
双崖石立县深翠,万岭排空送远青。
久抗尘容驱俗驾,往来吾亦愧山灵。

巴城翻译及注释

《巴城》是宋代晁公溯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的"巴城"指的是巴蜀地区的城池。诗人以自己在边塞历经战乱、辗转于巴城的经历为背景,表达了对时代变迁和自身处境的思考和感慨。

诗意:
诗词通过对巴城的描述,抒发了诗人对国家衰落和个人命运的忧虑和无奈。诗人曾经在关塞历尽艰辛,如今身处巴城,却不再能够身着华丽的衣冠,站立在朝廷之中。他在越巂江寒冷的寒风中孤独地前行,经历了瞿塘硖险峻的路途之后,来到了双崖石立的深山县城,眼前是苍翠的山峦和无尽的青山。他长期以来一直忍受着尘世的浮躁和压力,驱驶着俗世的车马来往,但他也感到自己与这些山灵相比较是多么的渺小和可悲。

赏析:
这首诗词以景物的描绘和诗人的自述相结合,表达了晁公溯对国家兴衰和个人命运的思考和感慨。诗中以巴城作为背景,通过描绘边塞和巴蜀地区的山川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山水之美的赞叹和对尘世纷扰的厌倦。诗人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抒发了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无奈之情。

诗词中的"巴城"象征着一个特定的地域,同时也具有更广泛的象征意义。巴蜀地区曾经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政治和文化中心,而在宋代,尤其是晚期,由于战乱和政治的变革,这一地区逐渐失去了昔日的辉煌。诗词通过对巴城的描绘,折射出了作者对时代变革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感受。

整首诗词情感真挚,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衰和人生命运的思考和疑虑,以及对山水之美的赞叹。通过描绘山川之美和自然景观,诗词展示了诗人对尘世浮华的厌倦与对山灵的敬仰。这首诗词既有个人感叹的情感表达,也含有时代背景的思考,使其在宋代文学中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巴城拼音读音参考

bā chéng
巴城

bǐ cóng guān sài lì bā chéng, bù fù yì guān lì hàn tíng.
比从关塞历巴城,不复衣冠立汉庭。
yuè guī jiāng hán jiē dú wǎng, qú táng xiá xiǎn hài chū jīng.
越巂江寒嗟独往,瞿塘硖险骇初经。
shuāng yá shí lì xiàn shēn cuì, wàn lǐng pái kōng sòng yuǎn qīng.
双崖石立县深翠,万岭排空送远青。
jiǔ kàng chén róng qū sú jià, wǎng lái wú yì kuì shān líng.
久抗尘容驱俗驾,往来吾亦愧山灵。


相关内容:

自过犍为山水益佳

竹醉日

中岩长老子文送罗汉松

至汉嘉简李悦夫

照上人去硖内游吴下十年而归眉宇炯然无复泸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巴江
    巴江暮秋末,霜降千林空。山色不改碧,蓼花无数红。木叶感湘浦,莼羹忆江东。艰难志当壮,吾未怨......
  • 蔡光禄
    白头蔡光禄,不肯拜司徒。满朝愕相视,盖是时所无。负乘初莫责,循墙乃当诛。古书若尽人,夫子实......
  • 层楼
    独立层楼上,遥看众壑中。山头冠落日,谷口吸长风。云雾吴天接,江湖蜀柁通。只今洞庭岸,白浪没......
  • 池上与师伯浑饮酒
    冉冉烟生树,溶溶水满池。藻寒鱼不食,花暖蝶先知。相对饮凿落,不妨歌接{上四下离}。还山何用遽......
  • 春回
    城郭初瞻北斗移,春回冰壑已流澌。石林背日垂寒旆,江藻舒风引细丝。物色徐看催岁换,形容先拟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