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八窗叔用前韵相寄时留村舍和以谢之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李曾伯
2025-07-25

八窗叔用前韵相寄时留村舍和以谢之

宋代  李曾伯  

洛川已矣不复见,斯地岿然犹独存。
九仞成功忍亏篑,百年种德在深根。
依稀旧燕空梁语,俯仰飞鸿踏雪痕。
多少名园富花石,争如书圃付儿孙。

八窗叔用前韵相寄时留村舍和以谢之作者简介

李曾伯(1198~1265至1275间) 南宋词人。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属浙江)。

八窗叔用前韵相寄时留村舍和以谢之翻译及注释

《八窗叔用前韵相寄时留村舍和以谢之》是宋代李曾伯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八窗叔用前韵相寄时留村舍和以谢之

洛川已矣不复见,斯地岿然犹独存。
九仞成功忍亏篑,百年种德在深根。
依稀旧燕空梁语,俯仰飞鸿踏雪痕。
多少名园富花石,争如书圃付儿孙。

诗意:
这首诗词是李曾伯写给八窗叔的,表达了对洛川遗址的思念和对久远历史的敬重。洛川是一个已经不存在的地方,但它的存在在李曾伯的心中依然独特而珍贵。诗中提到了九仞高的城墙,象征着城市的坚固和辉煌,而这种辉煌在历史的长河中却有时会因亏损而被忍受。然而,百年来培植的德行却深深扎根于这片土地。诗中还提到了曾经在洛川的燕子,那些鸟语声早已消失,但李曾伯仍然能在想象中听到它们的叫声,正如仰望飞翔的雁鸿,可以看到它们在雪地上留下的痕迹。最后,诗人比喻洛川的名园和富有花石的景观,与自己培养的子孙一起,成为一座永恒的文化遗产。

赏析:
《八窗叔用前韵相寄时留村舍和以谢之》这首诗词展示了诗人对洛川的眷恋之情和对历史文化的思考。诗中的洛川虽然已经消失不见,但它在诗人心中仍然保留着独特的地位,成为一种精神上的存在。九仞高的城墙象征着曾经辉煌的历史,而这种辉煌有时也会因为亏损而被忍受。然而,诗人强调了百年来种植的德行和价值观念在洛川这片土地上扎根深厚,这是诗人对古代文化的敬仰和对传统价值的肯定。诗中的燕子和飞鸿是对洛川曾经的生动描绘,它们的存在已经消失,但在诗人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后,诗人以名园和花石比喻洛川的美景,突显了对这片土地的珍视与传承的重要性。通过这首诗词,诗人呈现了对洛川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和传承的呼唤。

八窗叔用前韵相寄时留村舍和以谢之拼音读音参考

bā chuāng shū yòng qián yùn xiāng jì shí liú cūn shè hé yǐ xiè zhī
八窗叔用前韵相寄时留村舍和以谢之

luò chuān yǐ yǐ bù fù jiàn, sī dì kuī rán yóu dú cún.
洛川已矣不复见,斯地岿然犹独存。
jiǔ rèn chéng gōng rěn kuī kuì, bǎi nián zhǒng dé zài shēn gēn.
九仞成功忍亏篑,百年种德在深根。
yī xī jiù yàn kōng liáng yǔ, fǔ yǎng fēi hóng tà xuě hén.
依稀旧燕空梁语,俯仰飞鸿踏雪痕。
duō shǎo míng yuán fù huā shí, zhēng rú shū pǔ fù ér sūn.
多少名园富花石,争如书圃付儿孙。


相关内容:

八窗叔用前韵相寄时留村舍和以谢之

曾总干以乃尊侍郎二诗见示和韵

曾总干以乃尊侍郎二诗见示和韵

禹柏

禹柏


相关热词搜索:村舍谢之
热文观察...
  • 丙子登岘山
    汉江为带楚山维,多少兴亡此地知。万里边风寒故垒,千年陇月老残碑。尘迷柏土龙根幻,水绕檀溪马......
  • 陈次贾归以二诗言别和韵送之
    百尺楼前舣去桅,元龙豪气肯低徊。昔从桂岭访梅去,今自荆江载月回。敢拟王刘曾主客,应嗤瑜逊等......
  • 陈次贾归以二诗言别和韵送之
    手袖朱弦绿绮琴,身虽湖海调山林。家园千进而归切,朋友中年别恨深。国事艰难殚我力,世情巧令听......
  • 代为其亲寿
    十载青油驻岘山,屹如一柱倚人寰。身畴雨足春犁乐,榆塞风清夜柝闲。威望龙堆毡帐外,动名麟阁鼎......
  • 代为其亲寿
    两星相比映文昌,戏彩蹁跹戟卫香。鬓底公因民事白,眉边人卜诏书黄。五千文字为家计,百万阴功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