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丙子登岘山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李曾伯
2025-07-25

丙子登岘山

宋代  李曾伯  

汉江为带楚山维,多少兴亡此地知。
万里边风寒故垒,千年陇月老残碑。
尘迷柏土龙根幻,水绕檀溪马骨悲。
举世岂无羊叔子,草莱犹未起男儿。

丙子登岘山作者简介

李曾伯(1198~1265至1275间) 南宋词人。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属浙江)。

丙子登岘山翻译及注释

《丙子登岘山》是宋代李曾伯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汉江作为连绵的楚山的水带,见证了多少兴亡,此地深知其中的历史。万里边风吹过寒冷的古城垒,千年来辽阔的陇地月亮照耀着残破的碑碣。尘土飞扬迷失了柏树和土地上龙的根脉,水绕檀溪流淌,马骨令人悲伤。世间怎能没有羊叔子这样的伟人,草莱依然没有生出真正的男儿之风。

诗意和赏析:
《丙子登岘山》描绘了登上岘山后的景象,以及对历史兴亡的思考和对英雄人物的赞美。诗中通过山川、风景、古迹等元素,抒发了作者对家国历史的深情和对时代沧桑的感叹。

首句描述了汉江与楚山的关系,汉江承载着楚山的历史,见证了兴亡变迁。这里的"多少兴亡此地知"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感受,岘山成为了他对历史回顾和思考的起点。

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岘山的景象。"万里边风寒故垒"描绘了风吹过古城垒的萧瑟景象,寒冷的风使人感受到岁月的沧桑。"千年陇月老残碑"则用陇地的月光照亮了千年来残破的碑碣,暗示了历史的长久流转和文化的传承。

接下来的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和对英雄人物的赞美。"尘迷柏土龙根幻"意味着历史的尘埃掩盖了柏树和龙的根脉,历史的变迁使得这些伟人的事迹渐渐被淡忘。"水绕檀溪马骨悲"描述了檀溪水绕着马骨流淌的景象,令人感叹岁月的无情和生命的脆弱。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伟人和时代精神的思考。"举世岂无羊叔子"指出世间不会缺少像羊叔子这样的英雄人物,他们在历史中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和精神的支柱。"草莱犹未起男儿"则表达了对时代男儿之风的期待,希望未来的年轻一代能够挺身而出,承担起历史的责任。

《丙子登岘山》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历史变迁的思考,表达了对家国历史的关切和对英雄人物的赞美,同时也寄托了对后人的期望和对时代精神的呼唤。

丙子登岘山拼音读音参考

bǐng zǐ dēng xiàn shān
丙子登岘山

hàn jiāng wèi dài chǔ shān wéi, duō shǎo xīng wáng cǐ dì zhī.
汉江为带楚山维,多少兴亡此地知。
wàn lǐ biān fēng hán gù lěi, qiān nián lǒng yuè lǎo cán bēi.
万里边风寒故垒,千年陇月老残碑。
chén mí bǎi tǔ lóng gēn huàn, shuǐ rào tán xī mǎ gǔ bēi.
尘迷柏土龙根幻,水绕檀溪马骨悲。
jǔ shì qǐ wú yáng shū zǐ, cǎo lái yóu wèi qǐ nán ér.
举世岂无羊叔子,草莱犹未起男儿。


相关内容:

八窗叔用前韵相寄时留村舍和以谢之

八窗叔用前韵相寄时留村舍和以谢之

曾总干以乃尊侍郎二诗见示和韵

曾总干以乃尊侍郎二诗见示和韵

禹柏


相关热词搜索:丙子
热文观察...
  • 陈次贾归以二诗言别和韵送之
    百尺楼前舣去桅,元龙豪气肯低徊。昔从桂岭访梅去,今自荆江载月回。敢拟王刘曾主客,应嗤瑜逊等......
  • 陈次贾归以二诗言别和韵送之
    手袖朱弦绿绮琴,身虽湖海调山林。家园千进而归切,朋友中年别恨深。国事艰难殚我力,世情巧令听......
  • 代为其亲寿
    十载青油驻岘山,屹如一柱倚人寰。身畴雨足春犁乐,榆塞风清夜柝闲。威望龙堆毡帐外,动名麟阁鼎......
  • 代为其亲寿
    两星相比映文昌,戏彩蹁跹戟卫香。鬓底公因民事白,眉边人卜诏书黄。五千文字为家计,百万阴功即......
  • 淡沧陈校勘以稿求答之
    挺秀古灵基,来为学子师。壮心存远业,余力付新诗。阔步云霄了,细吟风月宜。老来无软语,敢以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