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跋衡山曾尉持示秀溪翰墨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李曾伯
2025-07-18

跋衡山曾尉持示秀溪翰墨

宋代  李曾伯  

故人木已拱,妙墨尚春温。
三复家庭语,一如樽酒论。
竹林毋负籍,兰砌要追元。
宝此犹圭璧,流芳在后昆。

跋衡山曾尉持示秀溪翰墨作者简介

李曾伯(1198~1265至1275间) 南宋词人。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属浙江)。

跋衡山曾尉持示秀溪翰墨翻译及注释

《跋衡山曾尉持示秀溪翰墨》是宋代文人李曾伯所写的一首诗词。诗词以述怀之情融入自然景物和艺术创作中,表达了对友情、艺术和传承的思考。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故人已离去,他的艺术依然卓越。他的墨迹如春日温暖,仍然令人惊叹。他的家庭语言一再传承,就像美酒倒满杯中论道。竹林从未辜负他的才华,兰砌更要追随他的艺术风采。这份宝贵的传承就像珍贵的玉璧,流传下来,永远流芳百世。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一种深情的口吻描述了故人李曾伯的艺术才华和家族传承。首先,诗人提及故人已经离去,但他的艺术却依然辉煌。这种通过艺术作品传递的永恒存在感,让人感叹不已。

接下来,诗人以春日温暖的墨迹来形容故人的笔墨,表达了对他高超艺术技巧的赞叹。温暖的春天给人一种舒适和愉悦的感觉,这种感觉在诗人的笔墨中得以体现。

诗中提到故人的家庭语言被传承了三代,这暗示着传统和家族的重要性。家庭语言就像美酒,代代相传,不断演绎和发展,成为一种学术和文化的积淀。

竹林和兰砌在诗中象征着艺术的栖息之地。竹林不辜负故人的才华,兰砌更要追随他的艺术风采。这表达了诗人对故人艺术境界的认同和推崇,同时也传递出对传统文化的承袭和发展的期望。

最后,诗人将这份传承比喻为珍贵的玉璧,流传后世,永远流芳百世。这种将艺术和文化价值传承下去的意愿,体现了诗人对于自己和后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述故人的艺术成就和家族传承,表达了对友情、艺术和传统文化的敬重和赞美。它呈现出一种深情和思考,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艺术传承和发展的关注。

跋衡山曾尉持示秀溪翰墨拼音读音参考

bá héng shān céng wèi chí shì xiù xī hàn mò
跋衡山曾尉持示秀溪翰墨

gù rén mù yǐ gǒng, miào mò shàng chūn wēn.
故人木已拱,妙墨尚春温。
sān fù jiā tíng yǔ, yī rú zūn jiǔ lùn.
三复家庭语,一如樽酒论。
zhú lín wú fù jí, lán qì yào zhuī yuán.
竹林毋负籍,兰砌要追元。
bǎo cǐ yóu guī bì, liú fāng zài hòu kūn.
宝此犹圭璧,流芳在后昆。


相关内容:

重阳登益昌锦屏山

赠闻人松庵

赠相士陈林过金陵

赠柯山道士郑云谷来住沣之洞辰二首

赠柯山道士郑云谷来住沣之洞辰二首


相关热词搜索:衡山翰墨尉持示
热文观察...
  • 阻风固城湖
    历峡浮江万里归,一湖乃尔尼留之。由吾天籁偶相值,岂汝川灵敢肆欺。上水虽饶趋下例,北风会有转......
  • 登独秀台和徐意一韵
    老树凭高看,幽禽向静听。霜轻冬意薄,日正午阴停。榻侧从他鼾,江头自独醒。居然山是似,环雇等......
  • 春日领僚属游龙隐岩
    久卧苍崖底,风雷为擘开。蜕形犹挂石,鳞迹不沾埃。一水将清贯,数峰推爽来。浑疑负舟去,烟雨肯......
  • 道间即事亦有间而感慨
    八载天涯喜遂归,吴整当暑亦相宜。茗烹阳羡慰久间,鲈买松江更一奇。老树经风惟柳长,新田得雨未......
  • 登阆州锦屏
    久识屏山面,今朝得胜游。桥梁横古渡,树影倒中流。风定春樯度,烟轻晚市收。凭栏谁领解,一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