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名句 >白发东坡又到来的意思和全诗出处及赏析翻译_宋代诗人苏轼
2025-07-17

白发东坡又到来的意思和全诗出处及赏析翻译

出自:题灵峰寺壁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字数:7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古诗内容】
灵峰山上宝陀寺,白发东坡又到来
前世德云今我是,依稀犹记妙高台。

白发东坡又到来翻译及注释

《题灵峰寺壁》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灵峰山上宝陀寺,
白发东坡又到来。
前世德云今我是,
依稀犹记妙高台。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的是苏轼游历到灵峰山上的宝陀寺,他回顾自己的往事,表达了对前世的记忆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灵峰山上的宝陀寺和苏轼再次来到此地的情境,展现了作者对过去的回忆和对人生的思考。下面对每个句子进行分析:

1. "灵峰山上宝陀寺":描绘了灵峰山上的宝陀寺,这是一个具有历史和宗教意义的地方,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

2. "白发东坡又到来":东坡是苏轼的字,也是他的号。"白发"意味着岁月的流逝和年老,"东坡又到来"表示苏轼再次来到这里。这句话表达了作者自己的身份和情感,同时也暗示了他对过去时光的留恋。

3. "前世德云今我是":作者表达了自己在前世的记忆,"德云"指的是灵峰山上的宝陀寺,而"今我是"则表示他现在的身份。这句话揭示了作者前世今生的联系,表达了对前世的情感认同。

4. "依稀犹记妙高台":这句话暗示了苏轼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回忆。"妙高台"是指过去的某个地方,可能是苏轼曾经的居所或经历过的重要场所。作者用"依稀犹记"表达了对这个地方的深刻记忆和情感。

通过这首诗词,苏轼展示了他对过去的情感回忆和对人生的思考。他通过描绘灵峰山上的宝陀寺和自己再次来到这里,表达了对前世的记忆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整首诗词虽然简短,却蕴含了作者对岁月流转和人生意义的思考,展示了苏轼独特的感慨和情感表达能力。

白发东坡又到来拼音读音参考

tí líng fēng sì bì
题灵峰寺壁

líng fēng shān shàng bǎo tuó sì, bái fà dōng pō yòu dào lái.
灵峰山上宝陀寺,白发东坡又到来。
qián shì dé yún jīn wǒ shì, yī xī yóu jì miào gāo tái.
前世德云今我是,依稀犹记妙高台。


相关内容:

婴金铁受辱

山为翠浪涌

樊哙覆其盾于地

欲将心事付瑶琴

思绵绵而增慕


相关热词搜索:白发东坡又到来
热文观察...
  • 仙风道骨今谁有
    得水能仙天与奇,寒香寂寞动冰肌。仙风道骨今谁有,淡扫蛾眉簪一枝。...
  • 落花逐流水
    落叶逐惊风,落花逐流水。漂零无定端,寄托随所委。朝荣瑶圃中,暮落穷辙里。岂不恶糟糠,岂不原......
  • 漂泊西南天地间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
  • 江泥轻燕斜
    漠漠旧京远,迟迟归路赊。残年傍水国,落日对春华。树蜜早蜂乱,江泥轻燕斜。贾生骨已朽,凄恻近......
  • 故国三千里
    求名虽有据,学稼又无田。故国三千里,新春五十年。移家还作客,避地莫知贤。洛浦今何处,风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