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薄台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张舜民
2025-07-24

薄台

宋代  张舜民  

屈曲清溪十里长,净涵天影与秋光。
此行却在樊川尾,稻熟鱼肥柿子黄。

薄台作者简介

张舜民 生卒年不详,北宋文学家、画家。字芸叟,自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斋。邠州(今陕西彬县)人。诗人陈师道之姊夫。英宗治平二年(1065)进士,为襄乐令。元丰中,环庆帅高遵裕辟掌机密文字。元祐初做过监察御史。为人刚直敢言。徽宗时升任右谏议大夫,任职七天,言事达60章,不久以龙图阁待制知定州。后又改知同州。曾因元祐党争事,牵连治罪,被贬为楚州团练副使,商州安置。后又出任过集贤殿修撰。

薄台翻译及注释

《薄台》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张舜民。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薄台清溪曲,长达十里长,
Clear waters flow through the winding Botaishan,
Stretching for ten miles in length.

净涵天影秋光,
Reflecting the shadows of the sky and the autumn light.

此行却在樊川尾,
On this journey, I arrive at the foot of Fanchuan,

稻熟鱼肥柿子黄。
With rice ripened, fish plump, and persimmons turning yellow.

诗词的译文:
薄台清溪曲,长达十里长,
净涵天影秋光,
此行却在樊川尾,
稻熟鱼肥柿子黄。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田园风景。薄台是一个位于清溪旁的山丘,清溪蜿蜒流过山脚,长达十里。诗人通过描绘清溪的曲线和长度,展现了其优美和壮丽之处。

在清溪中,天空的倒影与秋天的光线交相辉映,给人一种净化和宁静的感觉。这种景象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和宁静,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欣赏和赞美。

诗的下半部分,诗人提到自己此行的目的地是樊川尾。樊川尾是一个地名,可能是指一个农村地区。在这个地方,稻谷已经成熟,鱼儿肥美,柿子也变成了金黄色。这描绘了一个丰收的季节,给人一种丰盛和喜悦的感觉。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丰富。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丰收的喜悦之情。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给人以宁静和美好的感受。

薄台拼音读音参考

báo tái
薄台

qū qǔ qīng xī shí lǐ cháng, jìng hán tiān yǐng yǔ qiū guāng.
屈曲清溪十里长,净涵天影与秋光。
cǐ xíng què zài fán chuān wěi, dào shú yú féi shì zi huáng.
此行却在樊川尾,稻熟鱼肥柿子黄。


相关内容:

别房州

北湖集句

北归再过洞庭

百舌

八月十四日清豀堂望月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部役书怀
    近市铜章泊近郊,炯无尘虑挂秋毫。含宏品彙知天大,照鉴容光仰日高。市舍柔桑围幄幙,弄风新麦泛......
  • 禅僧福公寄惠牧牛图答以问牛歌
    诃诃诃,栖岩老法师,寄我牧牛颂。我是人间百岁人,今朝却作婴儿弄。堪笑其间有一牛,满身变白尾......
  • 郴州送许叔献员外赴道州
    岭下为迁客,人中得老成。传经汉丞相,授讲鲁诸生。五斗青衫色,三湘白发茎。话言犹未尽,要作道......
  • 次长芦
    炎荒往返正三年,重过长芦古寺前。万里风波行欲尽,停挠南望一潸然。...
  • 赐资治通鉴呈范淳父学士
    通鉴初成赐近臣,不遗疏贱布恩均。我投淮水五千里,君滞周南二十春。东观汗青身是梦,西宫削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