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除放自石湖归苕溪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姜夔
2025-07-23

除放自石湖归苕溪

宋代  姜夔  

沙尾风回一棹寒,椒花今夕不登盘。
百年草草都寒夜,自琢春词剪烛看。

除放自石湖归苕溪作者简介

姜夔,南宋文学家、音乐家。人品秀拔,体态清莹,气貌若不胜衣,望之若神仙中人。往来鄂、赣、皖、苏、浙间,与诗人词家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等交游。庆元中,曾上书乞正太常雅乐,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有《白石道人歌曲》等。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

除放自石湖归苕溪翻译及注释

诗词:《除放自石湖归苕溪》
朝代:宋代
作者:姜夔

沙尾风回一棹寒,
椒花今夕不登盘。
百年草草都寒夜,
自琢春词剪烛看。

中文译文:
沙尾的风回荡着一叶孤舟,寒意袭来。
椒花今夜无法绽放于花篮之上。
百年来,草草度过的岁月都是寒冷的夜晚,
我独自琢磨着春天的词句,剪烛而坐。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姜夔的作品,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了对逝去岁月的感慨和对诗词创作的思考。

第一句“沙尾风回一棹寒”,以沙尾的风回荡一叶孤舟的形象,表达了孤寂和冷清的意境。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迷茫。

第二句“椒花今夕不登盘”,椒花本应该在夜晚绽放,但却没有出现在花篮上。这里借用椒花的缺席,映衬诗人自身的孤独和失意。同时,也可以理解为作者对美好事物逐渐消逝、世事变幻的感慨。

第三句“百年草草都寒夜”,表达了诗人对光阴流逝的感叹。百年来,岁月匆匆而过,草草度过的夜晚都是寒冷的,暗示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忧思。

最后一句“自琢春词剪烛看”,表达了诗人对于诗词创作的思考和追求。面对寒冷的夜晚,诗人自己琢磨着春天的词句,剪烛而坐。这里的“琢”和“剪烛”都是诗人创作的意象,意味着他默默地写下了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感悟,以期望能够在黑暗中找到一丝温暖和光明。

整首诗以孤寂、冷清的意象为主线,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思考和对逝去岁月的感慨。诗人通过自我琢磨春词的方式,试图在光阴的变幻中找到一丝希望和温暖。这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除放自石湖归苕溪拼音读音参考

chú fàng zì shí hú guī tiáo xī
除放自石湖归苕溪

shā wěi fēng huí yī zhào hán, jiāo huā jīn xī bù dēng pán.
沙尾风回一棹寒,椒花今夕不登盘。
bǎi nián cǎo cǎo dōu hán yè, zì zuó chūn cí jiǎn zhú kàn.
百年草草都寒夜,自琢春词剪烛看。


相关内容:

除放自石湖归苕溪

除放自石湖归苕溪

除放自石湖归苕溪

送范仲讷往合肥三首 其一

庆宫春/高阳台


相关热词搜索:苕溪石湖
热文观察...
  • 除放自石湖归苕溪
    笠泽茫茫雁影微,玉峰重叠护云衣。长桥寂寞春寒放,只有诗人一舸归。...
  • 除放自石湖归苕溪
    桑间篝火却定蚕,风土相传我未谙。但得明年少行役,只裁白伫作春衫。...
  • 除放自石湖归苕溪
    少小知名翰墨场,十年心事只凄凉。旧时曾作梅花赋,研墨于今亦自香。...
  • 除放自石湖归苕溪
    环玦随波冷未销,古苔留雪卧墙腰。谁家玉笛吹春怨,看见鹅黄上柳条。...
  • 契丹歌
    契丹家住云沙中,耆车如水马若龙。春来草色一万里,芍药牡丹相间红。大胡牵车小胡舞,弹胡琵琶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