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从苏公登後楼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陈师道
2025-07-19

从苏公登後楼

宋代  陈师道  

倏作三年别,才堪一解颜。
楼孤带清洛,林缺见巴山。
五月池无水,千年鹤自还。
白鸥没浩荡,爱惜鬓毛斑。

从苏公登後楼作者简介

陈师道(1053~1102)北宋官员、诗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从苏公登後楼翻译及注释

《从苏公登后楼》是宋代陈师道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突然间分别已三年,貌似只过了一瞬间。
楼宇孤独依附在清洛,山林中只见到巴山。
五月的池塘干涸无水,千年的白鹤却自然归还。
洁白的海鸥不再挥洒飞翔,我珍爱那斑驳的鬓发。

诗意:
这首诗词以离别为主题,表达了作者与苏公分别三年之后的感慨。作者形容自己三年间的变化仿佛只经历了一瞬间般之短暂,暗示了时间的飞逝和人事的无常。诗中的楼宇孤独、山林凄凉,以及干涸的池塘、归还的白鹤等形象,都寓意着离别给人带来的孤独和失落。最后,作者以海鸥的洁白与自己斑驳的鬓发相对应,表达了对时光流转中逝去的青春岁月的珍爱之情。

赏析:
《从苏公登后楼》以简练的词句,表达了作者对离别和时光流转的深切感受。诗中的意象独特,通过楼宇、山林、池塘和白鹤等形象的运用,巧妙地传达出作者内心的苍凉和孤独。尤其是对于时间的描绘,通过将三年的分别与一瞬间相对应,突出了时间的飞逝和人事的无常。最后的海鸥和鬓发的比喻,更加深了对时光流转的思考和对逝去岁月的珍惜之情。整首诗词既有离别的忧伤,又有对逝去时光的深深留恋,展现了作者细腻的情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从苏公登後楼拼音读音参考

cóng sū gōng dēng hòu lóu
从苏公登後楼

shū zuò sān nián bié, cái kān yī jiě yán.
倏作三年别,才堪一解颜。
lóu gū dài qīng luò, lín quē jiàn bā shān.
楼孤带清洛,林缺见巴山。
wǔ yuè chí wú shuǐ, qiān nián hè zì hái.
五月池无水,千年鹤自还。
bái ōu méi hào dàng, ài xī bìn máo bān.
白鸥没浩荡,爱惜鬓毛斑。


相关内容:

次韵韵苏公题欧阳叔弼息斋

次韵应物有叹黄楼

次韵苏公竹间亭小饮

次韵夜雨

次韵苏公涉颍


相关热词搜索:苏公
热文观察...
  • 答晁以道
    转走东南复帝城,故人相见眼偏明。十年作吏仍糊口,两地为邻阙寄声。冷眼尚堪看细字,白头宁复要......
  • 答寄魏衍
    往昔敦朋好,犹能成报书。老衰浑得懒,疏密略相如。名堕网中蝶,身随冰下鱼。填门车马客,左席为......
  • 答魏衍黄预勉余作诗
    我诗浅短子贡墙,众目俯视无留藏。句中有眼黄别驾,洗涤烦热生清凉。人言我语胜黄语,扶竖夜燎齐......
  • 答张文潜
    我贫无一锥,所向皆四壁。瀛洲足风露,胡不减饥色。昔闻杜氏子,剪髻事尊客。君妇定不贤,三梳奉......
  • 登冥山
    东山如覆盆,石塔仍数层。昔人行乐处,时过名不称。秋风变草木,樵径余薪蒸。四顾一水间,不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