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答张文潜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陈师道
2025-07-19

答张文潜

宋代  陈师道  

我贫无一锥,所向皆四壁。
瀛洲足风露,胡不减饥色。
昔闻杜氏子,剪髻事尊客。
君妇定不贤,三梳奉巾栉。

答张文潜作者简介

陈师道(1053~1102)北宋官员、诗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答张文潜翻译及注释

《答张文潜》是宋代陈师道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我贫穷到连一把锥子都没有,所到之处都是四壁围绕。
瀛洲的土地充满了风露,为何不能减轻我饥饿的颜色。
我曾听说过杜子美的事迹,剪髻以侍奉尊贵的客人。
你的妻子定然不贤良,三次梳理头发却无法整理巾帻。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贫困的境遇和对他人富裕的羡慕之情。作者自称贫苦,生活无着,四壁围绕,形容自己的贫困境况。他提到了瀛洲,寓意远离尘嚣之地,充满了自然的风露。作者希望能够借助这样的环境来缓解他的饥饿感,暗示自己的困苦与富裕的人相比显得更加突出。然后,他提到了杜子美,以对比自己的困境。杜子美是古代的贤人,以修养和礼仪闻名,作者认为杜子美的妻子也一定是贤良的,因为她梳理头发时连巾帻也能整理得整整齐齐。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现了作者的心境。通过对自己贫困生活的描述以及对他人富裕生活的羡慕,诗人抒发了对物质生活困窘的痛苦和对高尚人格的向往。他以瀛洲之风露比喻富裕的环境,暗示自己希望能够得到一些温暖和滋养。最后,通过提到杜子美的妻子,诗人进一步突出了自己生活中的不足和对高尚品德的向往。整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贫困生活的无奈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既有对物质生活的渴望,也有对精神追求的追寻。

答张文潜拼音读音参考

dá zhāng wén qián
答张文潜

wǒ pín wú yī zhuī, suǒ xiàng jiē sì bì.
我贫无一锥,所向皆四壁。
yíng zhōu zú fēng lù, hú bù jiǎn jī sè.
瀛洲足风露,胡不减饥色。
xī wén dù shì zi, jiǎn jì shì zūn kè.
昔闻杜氏子,剪髻事尊客。
jūn fù dìng bù xián, sān shū fèng jīn zhì.
君妇定不贤,三梳奉巾栉。


相关内容:

答魏衍黄预勉余作诗

答寄魏衍

答晁以道

从苏公登後楼

次韵韵苏公题欧阳叔弼息斋


相关热词搜索:张文
热文观察...
  • 登冥山
    东山如覆盆,石塔仍数层。昔人行乐处,时过名不称。秋风变草木,樵径余薪蒸。四顾一水间,不复知......
  • 放怀
    施食乌鸢喜,持经鸟鼠听。杖藜矜矍铄,顾影怪伶俜。门静行随月,窗虚卧见星。拥衾眠未稳,艰阻饱......
  • 奉酬应物
    论世阙真是,憎好成愚贤。众手挽跛牂,拟度骅骝前。与子早相好,於今不知年。似从欲著帽,忧喜同......
  • 奉贺陈圣予
    合谱儿童岁,为僚一再秋。初闻消息报,已作别离忧。急雪将无路,寒江欲断流。相逢宁易得,端为小......
  • 奉陪赵大夫游桓山
    後水喧江落浑黄,晚云障日作微凉。笙歌声里旌旗动,罗绮丛中语笑香。劝相秋郊开稔熟,摩娑苔壁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