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屠应制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宋之问
2025-07-23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屠应制

唐代  宋之问  

九日  

凤刹侵云半,虹旌倚日边。
散花多宝塔,张乐布金田。
时菊芳仙酝,秋兰动睿篇。
香街稍欲晚,清跸扈归天。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屠应制作者简介

宋之问,字延清,一名少连,汉族,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县)人。初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屠应制翻译及注释

中文译文: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屠应制》

凤刹侵云半,
凤凰寺塔高耸入云霄。
虹旌倚日边,
彩虹彩旗晶莹绚丽,宛如倚在太阳边缘。
散花多宝塔,
塔顶上花瓣飘散,宝塔如宝石般灿烂夺目。
张乐布金田,
殿堂内奏响欢乐音乐,布满殿堂的黄金田地。
时菊芳仙酝,
正在此时盛开的菊花,像仙子在酿造美酒。
秋兰动睿篇,
秋天的兰花,动人地写满了这篇殿堂的诗章。
香街稍欲晚,
行人渐渐少了,这香街便慢慢寂静了下来。
清跸扈归天。
清风舒缓地吹起,车队陪着回天。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登上慈恩寺浮屠的壮观景象。诗中描述了高耸入云的凤凰寺塔,彩旗飘扬,宝塔灿烂,以及殿堂中奏响的欢乐音乐。诗人还运用了花卉的意象,描绘了盛开的菊花和秋兰,表达了秋天的美好与生机。最后诗人描述了行人渐渐离去,香街逐渐安静,车队随着清风回天的场景。

赏析:
这首诗以描写慈恩寺浮屠为主题,通过描绘细腻的景物和氛围,给读者留下了壮丽、美好的印象。诗人在描写时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用凤刹和虹旌倚日来形容寺塔的高耸和彩旗的绚丽,用散花多宝塔和张乐布金田来形容寺庙的繁华景象,以及用菊花和秋兰来表达秋天的意象。这些描写生动、绚丽,给人以美好的视觉感受。而最后诗人将场景转向寂静,带给读者一种对时光流转和人事离去的思考和感慨。

总之,这首诗通过描绘慈恩寺浮屠的壮观景象,展现了秋天的美好和生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修辞手法,给读者带来了美丽而富有情感的视觉体验。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屠应制拼音读音参考

fèng hé jiǔ yuè jiǔ rì dēng cí ēn sì fú tú yìng zhì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屠应制

fèng shā qīn yún bàn, hóng jīng yǐ rì biān.
凤刹侵云半,虹旌倚日边。
sàn huā duō bǎo tǎ, zhāng lè bù jīn tián.
散花多宝塔,张乐布金田。
shí jú fāng xiān yùn, qiū lán dòng ruì piān.
时菊芳仙酝,秋兰动睿篇。
xiāng jiē shāo yù wǎn, qīng bì hù guī tiān.
香街稍欲晚,清跸扈归天。


相关内容:

奉和圣制闰九月九日登庄严总持二寺阁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欢字

夏日仙萼亭应制

嵩山天门歌

高山引


相关热词搜索:慈恩寺应制
热文观察...
  • 上阳宫侍宴应制得林字
    广乐张前殿,重裘感圣心。砌蓂霜月尽,庭树雪云深。旧渥骖宸御,慈恩忝翰林。微臣一何幸,再得听......
  • 麟趾殿侍宴应制
    北阙层城峻,西宫复道悬。乘舆历万户,置酒望三川。花柳含丹日,山河入绮筵。欲知陪赏处,空外有......
  • 幸少林寺应制
    绀宇横天室,回銮指帝休。曙阴迎日尽,春气抱岩流。空乐繁行漏,香烟薄彩斿。玉膏从此泛,仙驭接......
  • 幸岳寺应制
    暂幸珠筵地,俱怜石濑清。泛流张翠幕,拂迥挂红旌。雅曲龙调管,芳樽蚁泛觥。陪欢玉座晚,复得听......
  • 扈从登封告成颂
    复道开行殿,钩陈列禁兵。和风吹鼓角,佳气动旗旌。后骑回天苑,前山入御营。万方俱下拜,相与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