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浮云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罗隐
2025-07-18

浮云

唐代  罗隐  

溶溶曳曳自舒张,不向苍梧即帝乡。
莫道无心便无事,也曾愁杀楚襄王。

浮云作者简介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浮云翻译及注释

《浮云》是唐代诗人罗隐创作的一首诗词。该诗以描绘浮云的形象来表达作者对命运和人生的思考。

诗词中有典故“不向苍梧即帝乡”,意思是浮云虽然在天空中飘荡,但并不向苍梧山飞去,意味着浮云并不是真正的皇帝故乡。这里浮云的象征意义是暗指人生中的荣华富贵和虚名利禄,并不是真正的人生所追求的最高目标。

接下来的两句“莫道无心便无事,也曾愁杀楚襄王。”则表达出对浮云的另外一种意境,浮云虽然飘荡无定,但它的变幻和存在也是有着一定的价值和意义的。与之相对应的是人生中的无心和无事之态,虽然没有具体的行动和目标,但也并不意味着没有价值和意义。最后一句提到愁杀楚襄王,暗示了人生的苦恼和不满,与浮云的随意自然形成了对比。

总体来说,《浮云》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浮云的形象来借喻人生的飘忽不定和虚无缥缈,表达出对命运和人生追求的思考。在变幻无常的世界中,人应该保持静心,不被表面的虚荣所迷惑,珍惜人生中的每一个瞬间和经历。

浮云拼音读音参考

fú yún
浮云

róng róng yè yè zì shū zhāng, bù xiàng cāng wú jí dì xiāng.
溶溶曳曳自舒张,不向苍梧即帝乡。
mò dào wú xīn biàn wú shì, yě zēng chóu shā chǔ xiāng wáng.
莫道无心便无事,也曾愁杀楚襄王。


相关内容:

秋深闲兴

寄许融(一题作与于韫玉话别)

望思台

四明山诗·青棂子

寄南中友人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咏史诗·首阳山
    孤竹夷齐耻战争,望尘遮道请休兵。首阳山倒为平地,应始无人说姓名。...
  • 漂母冢
    寂寂荒坟一水滨,芦洲绝岛自相亲。青娥已落淮边月,白骨甘为泉下尘。原上荻花飘素发,道傍菰叶碎......
  • 古石砚
    追琢他山石,方圆一勺深。抱真唯守墨,求用每虚心。波浪因文起,尘埃为废侵。凭君更研究,何啻直......
  • 书怀
    病来犹强引雏行,力上东原欲试耕。几处马嘶春麦长,一川人喜雪峰晴。闲知有味心难肯,道贵谋安迹......
  • 起夜来
    念远心如烧,不觉中夜起。桃花带露泛,立在月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