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海翻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高骈
2025-07-23

海翻

唐代  高骈  

几经人事变,又见海涛翻。
徒起如山浪,何曾洗至冤。

海翻作者简介

高骈,字千里,南平郡王高崇文之孙,晚唐名将。高骈出生于禁军世家,其一生辉煌之起点为866年率军收复交趾,破蛮兵20余万。后历任天平、西川、荆南、镇海、淮南等五镇节度使。期间正值黄巢大起义,高骈多次重创起义军。被唐僖宗任命为诸道行营兵马都统。后中黄巢缓兵之计,大将张璘阵亡。高骈由此不敢再战,致使黄巢顺利渡江、攻陷长安。此后至长安收复的三年间,淮南未出一兵一卒救援京师,高骈一生功名毁之一旦。高骈嗜好装神弄鬼,几乎达到癫狂的程度。后被部将毕师铎所害,连同其子侄四十余人,“同坎(坑)瘗(埋)之”。

海翻翻译及注释

《海翻》诗词的中文译文:
几经人事变,又见海涛翻。
徒起如山浪,何曾洗至冤。

诗意和赏析:
这首《海翻》是唐代诗人高骈的作品,描绘了海翻澎湃的景象,寄托了诗人对于社会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诗的前两句“几经人事变,又见海涛翻”,可以理解为通过历经种种人事变故,再次看到海涛翻滚的景象。这里的“海涛翻”可以作为一种象征,代表着社会的波动和变迁。诗人可能在感慨人事无常,世事变化的同时,也意识到自己的处境和命运也会受到影响。

接下来的两句“徒起如山浪,何曾洗至冤”,描述了海浪翻滚时的浩荡和力量,以及它无法洗刷掉人们内心的冤屈。海浪高涨,堪比山峦一般,但它却无法真正抚平人们的冤屈和不平之事。诗人在此借海翻之景,抒发自己对冤屈与不平的思索,表达了个体命运与虚无飘渺的社会背景之间的碰撞与矛盾。

整首诗简洁而意境深远,通过描绘海翻的壮观景象,抒发诗人对社会和个人困境的思考和感慨。通过把个体命运与海澎湃的浩大景象相互映照,诗人传达了对人生与社会命运的无奈和苦涩。它以简练的语言和凝炼的意象,展示了唐代诗人高骈独特的情感表达和才思。

海翻拼音读音参考

hǎi fān
海翻

jǐ jīng rén shì biàn, yòu jiàn hǎi tāo fān.
几经人事变,又见海涛翻。
tú qǐ rú shān làng, hé zēng xǐ zhì yuān.
徒起如山浪,何曾洗至冤。


相关内容:

冻水歌

南乡子(中吕宫)

入蜀·万水千山音

定风波令(再次韵送子瞻·般涉调)

白水诗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鼓琴歌
    美人荧荧兮颜若苕之荣。命乎命乎。逢天时而生。曾无我赢。...
  • 感古
    九折无停波,三光如转烛。玄珠人不识,徒爱燕赵玉。祖龙已深惑,汉氏远徇欲。骊山与茂陵,相对秋......
  • 送友人下第东游
    出门皆有托,君去独何亲。阙下新交少,天涯旧业贫。烟寒岳树暝,雪后岭梅春。圣代留昆玉,那令愧......
  • 倾杯(吴兴·般涉调)
    横塘水静,花窥影、孤城转。浮玉无尘,五亭争景,画桥对起,垂虹不断。爱溪上琼楼,凭雕阑、久□......
  • 中兴乐
    豆蔻花繁烟艳深,丁香软结同心。翠鬟女,相与,共淘金红蕉叶里猩猩语。鸳鸯浦,镜中鸾舞。丝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