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汉宫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李商隐
2025-07-18

汉宫

唐代  李商隐  

通灵夜醮达清晨,承露盘晞甲帐春。
王母不来方朔去,更须重见李夫人。

汉宫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汉宫翻译及注释

《汉宫》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这首诗描述了一个通灵夜醮的场景,其中有王母、方朔和李夫人这些人物。

诗中描写了通灵夜醮达到清晨时的景象,诗人用承露盘晞甲帐春的描写,表达了一种清新宜人的氛围。通灵夜醮是古代民间信仰中的一种祭祀仪式,人们通过此仪式以求得神灵的指引和庇佑。

在这个仪式中,人们期待见到王母,然而王母未能出现,而方朔却不得不离去。方朔是古代神话中的一位神灵,因未得到王母的出现而离去也暗示着一种失落和遗憾。

最后一句“更须重见李夫人”,表达了诗人的愿望,希望能再次重逢与他心爱的人李夫人。

这首诗通过描述通灵夜醮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王母和李夫人的思念之情,并透露出一种对失落和遗憾的情绪。整首诗词以诗人细腻的描写和情感表达为特点,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和隐含的情感,营造出了一种凄美的氛围。

汉宫拼音读音参考

hàn gōng
汉宫

tōng líng yè jiào dá qīng chén, chéng lù pán xī jiǎ zhàng chūn.
通灵夜醮达清晨,承露盘晞甲帐春。
wáng mǔ bù lái fāng shuò qù, gèng xū zhòng jiàn lǐ fū rén.
王母不来方朔去,更须重见李夫人。


相关内容:

明禅师院酬从兄见寄

王十二兄与畏之员外相访见招小饮…以悼亡日近不去因寄

宿东岩寺晓起

越中

送贾岛往金州谒姚员外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又效江南曲
    郎船安两桨,侬舸动双桡。扫黛开宫额,裁裙约楚腰。乖期方积思,临酒欲拌娇。莫以采菱唱,欲羡秦......
  • 代贵公主
    芳条得意红,飘落忽西东。分逐春风去,风回得故丛。明朝金井露,始看忆春风。...
  • 过姚孝子庐偶书
    拱木临周道,荒庐积古苔。鱼因感姜出,鹤为吊陶来。两鬓蓬常乱,双眸血不开。圣朝敦尔类,非独路......
  • 细雨
    帷飘白玉堂,簟卷碧牙床。楚女当时意,萧萧发彩凉。...
  • 陈宫怨二首
    风暖江城白日迟,昔人遗事后人悲。草生宫阙国无主,玉树后庭花为谁。地雄山险水悠悠,不信隋兵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