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浣溪沙(春深)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赵长卿
2025-07-17

浣溪沙(春深)

宋代  赵长卿  

浣溪沙  

寒食风霜最可人。
梨花榆火一时新。
心头眼底总宜春。
薄暮归吟芳草路,落红深处鹧鸪声。
东风疏雨唤愁生。

浣溪沙(春深)作者简介

赵长卿号仙源居士。江西南丰人。宋代著名词人。 宋宗室,居南丰。生平事迹不详,曾赴漕试,约宋宁宗嘉定末前后在世。从作品中可知他少时孤洁,厌恶王族豪奢的生活,后辞帝京,纵游山水,居于江南,遁世隐居,过着清贫的生活。他同情百姓,友善乡邻,常作词呈乡人。晚年孤寂消沉。《四库提要》云:“长卿恬于仕进,觞咏自娱,随意成吟,多得淡远萧疏之致。”

浣溪沙(春深)翻译及注释

《浣溪沙(春深)》是宋代赵长卿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寒食风霜最可人,
梨花榆火一时新。
心头眼底总宜春,
薄暮归吟芳草路,
落红深处鹧鸪声。
东风疏雨唤愁生。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春深时节的景象,以及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所感受到的情绪。寒食时节,清冷的风和霜使得这个季节更加迷人。梨花盛开,榆树燃烧的火焰给人以焕然一新的感觉。无论是内心深处还是眼底所见,都让人感到春天的气息。在黄昏时分,诗人归来吟唱着芳草路上的景色,深处落红正传来鹧鸪的鸣叫声。东风和疏雨唤起了诗人的忧愁情感。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意境深远的语言描绘了春深时节的景色和诗人的感受。诗人通过对寒食时节的描绘,将清冷的风霜与春天的美景相结合,给人以强烈的感受。梨花盛开和榆树燃烧的火焰象征着新生和希望,展示了春天的活力和美丽。诗中的“心头眼底总宜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向往,显现出他对自然的敏感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描述了自己在傍晚时分归来的情景,以及在芳草路上听到的落红和鹧鸪声。这些景象和声音给人一种宁静而凄美的感觉,与诗人内心的愁思相呼应。东风和疏雨的到来进一步唤起了诗人的忧愁情感,使诗词的氛围更加深沉。

整首诗词情感饱满,意境深远,通过对春深时节的描绘,展示了自然界的美和人情的愁思。赵长卿以简练的语言和精准的意象,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春天的美和诗人内心的思绪。

浣溪沙(春深)拼音读音参考

huàn xī shā chūn shēn
浣溪沙(春深)

hán shí fēng shuāng zuì kě rén.
寒食风霜最可人。
lí huā yú huǒ yī shí xīn.
梨花榆火一时新。
xīn tóu yǎn dǐ zǒng yí chūn.
心头眼底总宜春。
bó mù guī yín fāng cǎo lù, luò hóng shēn chù zhè gū shēng.
薄暮归吟芳草路,落红深处鹧鸪声。
dōng fēng shū yǔ huàn chóu shēng.
东风疏雨唤愁生。


相关内容:

西江月(为细君寿)

蝶恋花(客有燕语莺啼人乍远之句,用为首句)

满庭芳(寄别)

南乡子

醉落魄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临江仙(元宵作)
    春意茫茫春色里,又还几度花期。淡晴时候尽融怡。梅腮翻白后,柳眼弄青时。正是江城天气好,楼台......
  • 菩萨蛮(送祐之弟归浮梁)
    无情最是江头柳。长条折尽还依旧。木叶下平湖。雁来书有无。雁无书尚可。妙语凭谁和。风雨断肠时......
  • 临江仙(杨柳)
    十里春风杨柳路,年年带雨披云。柔条万缕不胜情。还将无意眼,识遍有心人。饿损宫腰终不似,效颦......
  • 生查子
    一岁会盘洲,月月生查子。弟劝复兄酬,举案灯花喜。曲终人半酣,添酒留罗绮。车马不须喧,且听三......
  • 蝶恋花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