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菩萨蛮(送祐之弟归浮梁)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辛弃疾
2025-07-17

菩萨蛮(送祐之弟归浮梁)

宋代  辛弃疾  

菩萨蛮  

无情最是江头柳。
长条折尽还依旧。
木叶下平湖。
雁来书有无。
雁无书尚可。
妙语凭谁和。
风雨断肠时。
小山生桂枝。

菩萨蛮(送祐之弟归浮梁)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菩萨蛮(送祐之弟归浮梁)翻译及注释

《菩萨蛮(送祐之弟归浮梁)》是宋代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无情最是江头柳,
长条折尽还依旧。
木叶下平湖,
雁来书有无。
雁无书尚可,
妙语凭谁和。
风雨断肠时,
小山生桂枝。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江头的柳树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人世间无情变幻的感叹和对友情的思念之情。

诗的开篇写道:“无情最是江头柳,长条折尽还依旧。”江头的柳树在四季更迭中始终保持着它的风姿,无论经历多少次折断,依然能够再次发芽生长,这无情的生命力让人感慨。

接着,诗人描绘了秋天的景象:“木叶下平湖,雁来书有无。”秋天的枫叶飘落在平静的湖面上,唤起了作者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他希望收到友人的来信,以了解他的近况和消息。然而,雁儿是否带来了友人的书信,作者并不得知。

诗的后半部分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期待和思念:“雁无书尚可,妙语凭谁和。风雨断肠时,小山生桂枝。”即使没有收到友人的书信,作者仍然期待着能够与友人交流心意。当风雨凄凉的时候,作者的心情更加伤感,这时候,一片小山上的桂树枝发芽了,给他带来了一丝温暖和希望。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江头柳树和秋天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友情和人生的思考和感叹。无情的柳树和季节的更替成为了作者内心感情的投射,展示了他在变幻中对友情的执着和渴望。

菩萨蛮(送祐之弟归浮梁)拼音读音参考

pú sà mán sòng yòu zhī dì guī fú liáng
菩萨蛮(送祐之弟归浮梁)

wú qíng zuì shì jiāng tóu liǔ.
无情最是江头柳。
cháng tiáo zhé jǐn hái yī jiù.
长条折尽还依旧。
mù yè xià píng hú.
木叶下平湖。
yàn lái shū yǒu wú.
雁来书有无。
yàn wú shū shàng kě.
雁无书尚可。
miào yǔ píng shuí hé.
妙语凭谁和。
fēng yǔ duàn cháng shí.
风雨断肠时。
xiǎo shān shēng guì zhī.
小山生桂枝。


相关内容:

临江仙(元宵作)

浣溪沙(春深)

西江月(为细君寿)

蝶恋花(客有燕语莺啼人乍远之句,用为首句)

满庭芳(寄别)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临江仙(杨柳)
    十里春风杨柳路,年年带雨披云。柔条万缕不胜情。还将无意眼,识遍有心人。饿损宫腰终不似,效颦......
  • 生查子
    一岁会盘洲,月月生查子。弟劝复兄酬,举案灯花喜。曲终人半酣,添酒留罗绮。车马不须喧,且听三......
  • 蝶恋花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
  • 意难忘
    花拥鸳房。记驼肩髻小,约鬓眉长。轻身翻燕舞,低语转莺簧。相见处,便难忘。肯亲度瑶觞。向夜阑......
  • 谢池春
    七十衰翁,不减少年豪气。似天山、凄凉病骥。铜驼荆棘,洒临风清泪。甚情怀、伴人儿戏。如今何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