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寄冯使君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贯休
2025-07-22

寄冯使君

唐代  贯休  

山风与霜气,浩浩满松枝。
永日烧杉子,无人共此时。
为文攀讽谏,得道在毫厘。
唯有桐江守,常怜志不卑。

寄冯使君作者简介

贯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豁(一说为江西进贤县)人,唐末五代著名画僧。7岁时投兰溪和安寺圆贞禅师出家为童侍。贯休记忆力特好,日诵《法华经》1000字,过目不忘。贯休雅好吟诗,常与僧处默隔篱论诗,或吟寻偶对,或彼此唱和,见者无不惊异。贯休受戒以后,诗名日隆,仍至于远近闻名。乾化二年(915年)终于所居,世寿89。

寄冯使君翻译及注释

寄冯使君

山风与霜气,浩浩满松枝。
永日烧杉子,无人共此时。
为文攀讽谏,得道在毫厘。
唯有桐江守,常怜志不卑。

诗意:
这首诗是贯休寄给冯使君的一首诗,表达了自己在山风和霜气中行走时的孤独和感慨。诗人在人烟稀少的山林中,静静地倾听着山风和松树上吹过的霜气。他触发到自己对于行走和感受自然的深入思考,表达了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追求。

诗中提到的“烧杉子”可能是指用杉木燃烧来获得温暖。诗人放眼望去,却没有人与他共度这样美好的时光。他以自己的思考和文字,来达到一种对社会的批判,喻意人们忽视了对自然的珍惜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他以此来反应自己从容自信的生活态度。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细腻的笔触刻画了自然风光中的一种独特氛围,诗人通过描绘山风和松枝上的霜气,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的敬畏和感受。

在这自然的背景下,诗人借用自己的诗意来思考社会的现实问题,在表达对于无人共享这样美好时光的遗憾之余,也嘲讽了那些忽视自然和美好事物的人们。

最后,诗人提到了“桐江守”,可能是指自己。诗人谦逊地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追求和自己的志向。桐江守常怜志不卑,表达了自己对于坚持真理和追求高尚理想的信念。

整首诗以朴实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的感悟和对于社会现实的思考,旨在唤起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感悟,同时传达了诗人的独立思考和追求高尚的人生态度。

寄冯使君拼音读音参考

jì féng shǐ jūn
寄冯使君

shān fēng yǔ shuāng qì, hào hào mǎn sōng zhī.
山风与霜气,浩浩满松枝。
yǒng rì shāo shān zi, wú rén gòng cǐ shí.
永日烧杉子,无人共此时。
wéi wén pān fěng jiàn, dé dào zài háo lí.
为文攀讽谏,得道在毫厘。
wéi yǒu tóng jiāng shǒu, cháng lián zhì bù bēi.
唯有桐江守,常怜志不卑。


相关内容:

闻李频员外卒

与刘象正字

经孟浩然鹿门旧居二首

寄翰林陆学士

怀洛下卢缙云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赠灵鹫山道润禅师院
    常恨烟波隔,闻名二十年。结为清气引,来到法堂前。薪拾纷纷叶,茶烹滴滴泉。莫嫌来又去,天道本......
  • 留题仰山大师塔院
    岚光叠杳冥,晓翠湿窗明。欲起游方去,重来绕塔行。乱云开鸟道,群木发秋声。曾约诸徒弟,香灯尽......
  • 春晚寄卢使君
    满郭春如画,空堂心自澄。禅抛金鼎药,诗和玉壶冰。白雨飘花尽,晴霞向阁凝。寂寥还得句,因寄柳......
  • 闻征四处士
    一诏群公起,移山四海闻。因知丈夫事,须佐圣明君。白酒全倾瓮,蒲轮半载云。从兹居谏署,笔砚几......
  • 题成都玉局观孙位画龙
    我见苏州昆山佛殿中,金城柱上有二龙。老僧相传道是僧繇手,寻常入海共龙斗。又闻蜀国玉局观有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