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经古墓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熊孺登
2025-07-23

经古墓

唐代  熊孺登  

碑折松枯山火烧,夜台从闭不曾朝。
那将逝者比流水,流水东流逢上潮。

经古墓作者简介

熊孺登,钟陵(今江西省进贤县)人,约唐宪宗元和(806—820)前后在世。元和年间(806—820)登进士第,为四川藩镇从事,与白居易、刘禹锡友善,时相赠答。白居易《洪州逢熊孺登》、刘禹锡《送湘阳熊判官孺登府罢归钟陵,因寄呈江西裴中丞二十三兄》,表达了他们之间情谊。他勤于创作,写诗很多,而传于后世的仅存诗集一卷。其中赠答应酬之作较多,佳句不少。有些诗句感情真挚、动人,为时所传诵。

经古墓翻译及注释

《经古墓》
碑折松枯山火烧,
夜台从闭不曾朝。
那将逝者比流水,
流水东流逢上潮。

中文译文:
古墓中的碑文折断,松树枯萎,山火将它们烧毁。
夜晚的台阶从未打开,不见朝阳的光芒。
那些逝去的人,仿佛比流水更短暂,
流水向东流去,遇到大潮便涨潮。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以描述古墓墓地的景象为主题,表达了时间的无情以及生命的短暂。诗人通过描绘墓地中的一些景物,如碑折了,松树也枯萎了,山火又将它们烧毁,暗示了流逝的时间和生命的脆弱。

诗中提到的夜台从未打开,不见朝阳的光芒,暗示了逝者已经没有机会再见到朝阳,也无法再回到活人的世界。

诗中最后两句以流水作为象征,与逝去的人进行比较。流水向东流去,遇到大潮时会涨潮,表达了时间的不断流逝,生命的短暂如水流一般。诗人通过这种比较,强调了生命的短暂和无法挽回的流逝。

整首诗通过简洁短小的语言,巧妙地描绘了古墓的景象,并通过这些景象表达了对时间和生命的思考。诗中的意象和对比使得诗歌意义深远,有着深刻的哲理意味。

经古墓拼音读音参考

jīng gǔ mù
经古墓

bēi zhé sōng kū shān huǒ shāo, yè tái cóng bì bù céng cháo.
碑折松枯山火烧,夜台从闭不曾朝。
nà jiāng shì zhě bǐ liú shuǐ, liú shuǐ dōng liú féng shàng cháo.
那将逝者比流水,流水东流逢上潮。


相关内容:

姑苏宫行

奉和九弟渤见寄绝句

忆平泉山居,赠沈吏部一首(中书作)

答章孝标

答客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解内人嘲(一作酬宫人)
    粉面仙郎选圣朝,偶逢秦女学吹箫。须教翡翠闻王母,不奈乌鸢噪鹊桥。...
  • 过吴门二十四韵
    烟水吴都郭,阊门架碧流。绿杨深浅巷,青翰往来舟。朱户千家室,丹楹百处楼。水光摇极浦,草色辨......
  • 古鉴
    古鉴含灵气象和,蛟龙盘鼻护金波。隐山道士未曾识,负局先生不敢磨。曾向春窗分绰约,误回秋水照......
  • 山中怀刘修
    松老秋意孤,夜凉吟风水。山人在远道,相忆中夜起。春光如不至,幽兰含香死。响象离鹤情,念来一......
  • 重过列子庙追感顷年自淮服与居守王仆射…四韵奉寄
    白首过遗庙,朱轮入故城。已惭联左揆,犹喜抗前旌。曳履忘年旧,弹冠久要情。重看题壁处,岂羡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