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静化堂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曾巩
2025-07-23

静化堂

宋代  曾巩  

凛凛风生寄此堂,尘埃消尽兴可长。
朱丝鼓舞逢千载,白羽吹扬慰一方。
已散浮云沧海上,更飞霖雨泰山傍。
谁知万物心焦日,独对松筠四座凉。

静化堂作者简介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进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

静化堂翻译及注释

《静化堂》是宋代文学家曾巩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凛凛风生寄此堂,
尘埃消尽兴可长。
朱丝鼓舞逢千载,
白羽吹扬慰一方。
已散浮云沧海上,
更飞霖雨泰山傍。
谁知万物心焦日,
独对松筠四座凉。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个名为《静化堂》的场景。诗人通过描绘堂内凛冽的风生,表示他将自己的心境置于这个堂中,希望通过静化堂的氛围使内心的尘埃得以消散,以此达到长久的心灵宁静。朱丝和白羽象征着红色和白色的鼓舞,暗示着历史的长河和人民的希望,给予了诗人力量和勇气。浮云已经散去,泰山旁的雨水更加丰沛,这表明风雨已过,景色宜人。然而,谁能知道在这个世界上,万物都经历着焦虑的日子,只有诗人独自面对着松树和竹筠的凉爽,思考着人生的意义。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静化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和对社会动荡的反思。凛凛的风生象征着外界的喧嚣和纷扰,而静化堂则是诗人寻求心灵宁静的避风港。诗中的朱丝和白羽代表历史和人民的希望,给予了诗人力量和勇气,使其能够坚守初心,面对现实的困境。诗人通过描绘已散的浮云和雨水滋润的泰山,表达了风雨过后的宁静与美好。然而,诗人也意识到人世间的万物都经历着焦虑和不安,只有他独自面对着松树和竹筠的凉爽,思索着人生的真谛。整首诗词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内心宁静和人生意义的追求,给予读者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静化堂拼音读音参考

jìng huà táng
静化堂

lǐn lǐn fēng shēng jì cǐ táng, chén āi xiāo jìn xìng kě zhǎng.
凛凛风生寄此堂,尘埃消尽兴可长。
zhū sī gǔ wǔ féng qiān zǎi, bái yǔ chuī yáng wèi yī fāng.
朱丝鼓舞逢千载,白羽吹扬慰一方。
yǐ sàn fú yún cāng hǎi shàng, gèng fēi lín yǔ tài shān bàng.
已散浮云沧海上,更飞霖雨泰山傍。
shéi zhī wàn wù xīn jiāo rì, dú duì sōng yún sì zuò liáng.
谁知万物心焦日,独对松筠四座凉。


相关内容:

静化堂

雨后环波亭次韵四首·次维得禽字韵

游天章寺

游麻姑山

游东山示客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隆中
    志士固有待,显默非苟然。孔明方微时,息驾隆中田。出身感三顾,鱼水相后先。开迹在庸蜀,欲正九......
  • 路中对月
    山川困游人,而不断归梦。其余惟日月,朝夕南北共。日光驱人身,扰扰逐群动。乡思须暂忘,世事哪......
  • 乱山
    乱山深处转山多,此地栖身奈远何。莫问吾亲在何处,举头东岸是新罗。...
  • 青青间青青
    青青间青青,尽望密如罅。风柔声自和,草缛阴可藉。游蜂不暂去,啼鸟时独下。缭墙隔深园,高枝出......
  • 亲旧书报京师盛闻治声
    自知孤宦无材术,谁道京师有政声。默坐海边何计是,白头亲在凤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