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寄友人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朱庆馀
2025-07-28

寄友人

唐代  朱庆馀  

当代知音少,相思在此身。
一分南北路,长问往来人。
是处应为客,何门许扫尘。
凭书正惆怅,蜀魄数声新。

寄友人作者简介

朱庆馀,生卒年不详,名可久,以字行。越州(今浙江绍兴)人,宝历二年(826)进士,官至秘书省校书郎,见《唐诗纪事》卷四六、《唐才子传》卷六,《全唐诗》存其诗两卷。曾作《闺意献张水部》作为参加进士考试的“通榜”,增加中进士的机会。据说张籍读后大为赞赏,写诗回答他说:“越女新装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值万金。”于是朱庆馀声名大震。

寄友人翻译及注释

《寄友人》是唐代朱庆馀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当代知音少,相思在此身。
一分南北路,长问往来人。
是处应为客,何门许扫尘。
凭书正惆怅,蜀魄数声新。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朱庆馀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他感叹当代知音难寻,而自己的相思之苦深深地感染了他的内心。诗人寄望于友人能够通过旅途中的路人来传达自己的思念之情。他希望友人身处他所问候的南北之间的路上,能够不断地与行人交谈,询问友人的消息。诗人认为,友人所在的地方应该作为客人的身份,而不是有尘埃的门户。诗人借着写信来宣泄自己的忧伤,他感到沮丧和焦虑,因为他久久未能收到友人的来信。他心中的思念之情如同川剧中的魂魄一样,只能发出几声凄凉的哭泣。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深沉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人通过表达知音难觅的现实,凸显了友情的珍贵和稀缺。他通过一分南北路的描述,展现了他对友人所处位置的关注和期待。诗人希望友人能够以客人的身份待在那个地方,不受尘埃的纷扰,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期望和祝愿。诗人的心情愈发沉重,他通过凭书寄情表达自己的忧伤和惆怅。最后,诗人用蜀魄数声新来形容自己的思念之情,给人以深深的伤感和落寞之感。

这首诗词以简约的语言和深邃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思念之情。它描绘了友情的珍贵和稀缺,以及诗人对友人的期望和祝愿。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寄友人拼音读音参考

jì yǒu rén
寄友人

dāng dài zhī yīn shǎo, xiāng sī zài cǐ shēn.
当代知音少,相思在此身。
yī fēn nán běi lù, zhǎng wèn wǎng lái rén.
一分南北路,长问往来人。
shì chù yīng wèi kè, hé mén xǔ sǎo chén.
是处应为客,何门许扫尘。
píng shū zhèng chóu chàng, shǔ pò shù shēng xīn.
凭书正惆怅,蜀魄数声新。


相关内容:

重过惟贞上人院

和于中丞登越王楼见寄

柳长句

史将军二首

过孟浩然旧居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惜春
    春半年已除,其馀强为有。即此醉残花,便同尝腊酒。怅望送春杯,殷勤扫花帚。谁为驻东流,年年长......
  • 劝行乐
    老去风光不属身,黄金莫惜买青春。白头纵作花园主,醉折花枝是别人。...
  • 自宣州赴官入京,路逢裴坦判官归宣州,因题赠
    敬亭山下百顷竹,中有诗人小谢城。城高跨楼满金碧,下听一溪寒水声。梅花落径香缭绕,雪白玉珰花......
  • 南涧寺
    春寺无人乱鸟啼,藤萝阴磴野僧迷。云藏古壁遗龙象,草没香台抱鹿麛。松籁泠泠疑梵呗,柳烟历历见......
  • 秋晚与沈十七舍人期游樊川不至
    邀侣以官解,泛然成独游。川光初媚日,山色正矜秋。野竹疏还密,岩泉咽复流。杜村连潏水,晚步见......